煤化工高压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泄漏的无损检测技术优化
李旭峰
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荆州分院 434000
一、引言
在煤化工产业体系里,高压换热器是当之无愧的核心设备之一。它如同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负责热量的交换与传递,保障各个工艺流程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转。而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作为高压换热器的关键节点,其密封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备的运行效能与安全。由于长期经受高温、高压以及复杂化学介质的侵蚀,该连接部位极易出现泄漏状况。
一旦发生泄漏,首当其冲的是能源的大量浪费,原本用于生产的能量随着泄漏而散失,导致生产效率大幅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泄漏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如易燃易爆介质的泄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有毒有害介质的泄漏会对人员健康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如何及时、精准地检测出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的泄漏问题,成为了煤化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无损检测技术凭借其不破坏被检测对象的独特优势,成为检测该部位泄漏的常用手段。然而,当前所采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优化以满足煤化工高压换热器检测的严苛要求。
二、现有无损检测技术在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检测中的问题
2.1 检测技术适用性问题
目前,应用于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泄漏检测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有超声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等。但这些技术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例如,超声检测对于内部缺陷检测效果较好,但对于表面微小裂纹和开口型缺陷的检测灵敏度较低,而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的泄漏往往起始于表面微小缺陷。渗透检测虽对表面开口型缺陷检测精度高,但检测后清洗困难,且不适用于多孔材料或表面粗糙的工件,在煤化工高压换热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可能无法有效检测到所有潜在泄漏点。磁粉检测仅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对于非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则无法检测。这些技术适用性的局限,使得在面对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多样的泄漏形式时,难以做到全面、准确的检测。
2.2 检测工艺不完善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工艺的合理性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然而,现有的检测工艺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以超声检测为例,检测参数如探头频率、检测角度、声程等的选择往往缺乏科学依据,更多依赖经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在渗透检测中,渗透时间、显像时间等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使缺陷显示不清晰,影响对泄漏点的判断。此外,不同检测技术之间的联合使用缺乏系统性,未能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降低了整体检测效果。例如,在联合检测时,没有考虑到不同技术的先后顺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得一些缺陷可能被遗漏或误判。
2.3 检测设备精度与稳定性不足
检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是保证无损检测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些煤化工企业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陈旧,精度较低,无法满足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微小泄漏检测的要求。例如,部分超声检测设备的分辨率有限,难以检测到微小裂纹引起的泄漏。而且,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振动等)的影响,稳定性下降,导致检测结果重复性差。这使得检测人员难以根据检测结果准确判断连接部位是否存在泄漏以及泄漏的程度。例如,在不同时间对同一部位进行检测,可能会得到差异较大的结果,给后续的维修和处理工作带来极大困扰。
三、无损检测技术优化策略
3.1 合理选择检测技术
针对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的特点和泄漏形式,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技术。对于表面微小裂纹和开口型缺陷,优先采用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够通过电子控制声束角度和聚焦位置,提高对表面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同时,结合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技术,它可以提供直观的图像,便于检测人员观察和分析缺陷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尤其适用于检测内部缺陷与表面缺陷相互关联的情况。对于非铁磁性材料,可采用涡流检测技术来检测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通过多种技术的合理组合,弥补单一技术的不足,提高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例如,在检测时,先利用相控阵超声检测进行快速扫查,初步确定可能存在缺陷的区域,再运用数字射线成像检测对这些区域进行详细成像分析,对于非铁磁性材料部分,则采用涡流检测进一步排查,从而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泄漏点。
3.2 改进检测工艺
优化检测工艺参数是提高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在相控阵超声检测中,根据管板与换热管的材质、厚度、连接形式等因素,通过模拟试验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的探头频率、检测角度和声程等参数。在数字射线成像检测中,精确控制曝光时间、射线能量等参数,以获得清晰、对比度良好的图像。对于渗透检测,严格控制渗透时间、显像时间等参数,并采用新型的环保型渗透剂和显像剂,提高检测效果且便于清洗。此外,建立不同检测技术联合使用的标准流程,明确各技术的先后顺序和互补关系,充分发挥多种技术联合检测的优势。例如,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先使用哪种检测技术,后续如何衔接其他技术,以及如何根据前一种技术的检测结果调整后一种技术的参数,从而实现检测工艺的科学化、规范化。
3.3 升级检测设备
为提高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对无损检测设备进行升级。选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相控阵超声检测仪,其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稳定的信号处理能力,能够准确检测到微小泄漏缺陷。同时,配备先进的数字射线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高清晰度成像、快速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便于对检测图像进行分析和管理。对于涡流检测设备,选择具有自适应频率调节功能的型号,以适应不同材质和尺寸的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的检测需求。此外,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例如,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校准和维护的时间、内容以及设备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结语
煤化工高压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泄漏的无损检测技术优化对于保障煤化工生产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选择检测技术、改进检测工艺以及升级检测设备等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连接部位的泄漏隐患。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煤化工高压换热器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优化策略,并不断关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动态,持续改进和完善检测方法,为煤化工产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有望开发出更先进、更高效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升煤化工高压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泄漏检测的水平。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无损检测的融合,可能实现检测结果的自动分析和智能诊断,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干瑞彬 , 牛刚 , 李家顺 , 曹海 , 吴小康 , 谷金龙 . 煤直接液化高温高压物料分配柱塞阀结构设计与试验 [J]. 阀门 ,2025,(07):729-734.
[2] 李源汇 . 彬长矿区高家堡矿井大直径排水钻孔施工技术 [J]. 钻探工程 ,2025,52(04):139-145.
[3] 岳峰 . 化工装置反应过程的效率提升 [J]. 自动化应用 ,2025,66(S1):262-265.
[4] 郭宏新 . 高效换热器技术及工程应用 [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30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