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脊椎- 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开立
通化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吉林通化 134000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中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在治疗诸如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等病症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1]。脊椎 - 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因其快速起效、良好的麻醉效果以及相对较小的药物需求,在老年患者进行此类手术时被广泛采用。相较于全身麻醉而言,这种麻醉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及各器官系统代偿能力降低等因素,他们对于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与年轻人有所不同[2]。因此,详细探讨脊椎 -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成效及其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优化老年群体的麻醉管理策略,还能进一步提升手术成功率,并促进术后恢复。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展开,旨在为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60例病例(2021年5月-2024年5月),研究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脊椎- 硬膜外阻滞麻醉),每组包含30 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满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诊断依据[3] ; ② 每位参与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项研究已取得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认可。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内科或外科疾病的个体; ② 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 ③ 存在凝血机制异常情况的人群; ④ 正处于感染性疾病状态下的个人; ⑤ 临床资料记录不完整的案例。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为全身麻醉,具体步骤为: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进行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咪达唑仑 0.05-0.1mg/kg+ 丙泊酚 1-2mg/kg+ 地佐辛 0.1-0.15mg/kg+ 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 ,来诱导麻醉状态。完成气管插管后,将患者连接至麻醉机以执行机械通气,同时调整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至 35-45mmHg 之间。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持续使用泵输注方式给予 4-8mg/ℓ ( kg⋅h⋅ )的丙泊酚及 0.2-0.5mg/ ( ⋅kg⋅h) 的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维持手段,并依据实际需要适时追加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 [4]。
观察组方法为脊椎 - 硬膜外阻滞麻醉,具体步骤为:患者先行侧卧位,选择 L2-3 或 L3-4 椎间隙作为穿刺部位,开展常规消毒与铺巾流程。利用联合穿刺针实施穿刺,待穿刺针抵达蛛网膜下腔后,缓缓推入 0.5% 布比卡因,剂量控制在 1.5-2ml 之间,确保麻醉平面维持在 T10 水平以下。随后退出腰麻针,将硬膜外导管朝向头侧置入,长度 3-4cm ,并固定导管。在手术进行过程中,依据麻醉的实际效果以及手术时长,经由硬膜外导管适当补充 2% 利多卡因,每次 5-10ml ,持续麻醉维持[5]。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 30min ,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1.3.2 术后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2h、6h、12h、24h,采用VAS 评分评估,总分0-10 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6]。
1.3.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 SPSS 23.0 软件比较,计数资料表示检验用百分数 (% )和 χ2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
表示,t(或 F)检验, P<0.05 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P>0.05 ,无显著差异(表 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x ± s ,n(%)]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麻醉后组间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P<0.05 ,显著差异(表 2)。
2.3 疼痛程度
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P<0.05 ,显著差异(表 3)。
表4 :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n(%)]

表2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

2.3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P<0.05 ,显著差异(表 4)。

3 讨论
脊椎 - 硬膜外联合麻醉作为一项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在特定类型的外科手术中被广泛采纳。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针对老年人群实施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案例数量持续增长 [7]。由于高龄患者通常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并且往往伴随有诸如心脏血管疾病或肺部健康问题等多种慢性病,这导致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时面临的风险显著增大。在进行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挑选最适宜的麻醉策略对于确保良好的手术结果、促进术后快速康复以及减少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全身麻醉相比,脊椎 - 硬膜外复合麻醉不仅能够提供可靠的镇痛效果,而且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因此在老年骨科领域展现出极大的研究价值及临床应用潜力[8]。
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不同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在麻醉诱导阶段以及手术操作期间,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则经历了较大的血压波动和不稳定的心率情况。这表明,脊椎 -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技术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其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护术中生理状态的稳定,并减少了由于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而可能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风险。鉴于老年人心血管调节能力减弱,在全身麻醉初期给予药物及面对手术刺激时更容易出现血压剧烈变动,从而增加了发生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9]。脊椎 - 硬膜外阻滞麻醉通过以下机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① 腰段麻醉快速起效,能够迅速切断手术部位痛觉传递路径,减少机体应激反应; ② 将麻醉效果控制在胸 10 以下水平,防止因广泛的交感神经被抑制而导致的血压急剧下降,同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心脏加速功能,确保心率维持正常范围; ③ 利用硬膜外置管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追加局部麻醉剂,避免单一腰麻作用时间有限所引起的再次应激现象 [10]。除此之外,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法还能减轻全身性麻醉药物对心脏肌肉功能的抑制效应,尤其适合那些心脏储备功能较差的老年病人。
同时,在术后疼痛管理方面,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明,有效的术后镇痛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期活动,还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并减少因疼痛引发的并发症。全身麻醉依赖于静脉或肌肉注射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但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诸如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另外,由于短效药物需要频繁给药,这可能导致镇痛效果不连续。相比之下,脊椎 - 硬膜外阻滞麻醉通过在硬膜外腔持续给予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背角痛觉传导路径上,利用局部麻醉剂与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协同效应,可以在减少单一药物剂量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在并发症发生频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与全身麻醉带来的系统性影响有关: ① 吸入式和静脉注射型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从而引起术后低氧血症及呼吸抑制;②阿片类物质能刺激延髓中的催吐化学感受器,诱发恶心与呕吐症状; ③ 全麻状态下患者术后肌肉力量恢复缓慢,延长了卧床休息的时间,增加了静脉血栓的风险。而采用脊椎 - 硬膜外阻滞麻醉则可以避免上述由全身麻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现象,使患者术后保持清醒状态且呼吸功能正常,加速了其早期活动能力的恢复过程 [11]。同时,该种麻醉方式对血液凝固机制的影响较小,结合手术过程中适当的液体补充措施及术后尽早下床走动的做法,可进一步减小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对于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而言,优先采用脊椎 - 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有助于改善其预后,并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但在具体实施时,应当依据每位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特征以及手术需求做出个性化调整,从而保证最佳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长征, 刘振兰.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脊椎- 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24,22(31):5-8.
[2] 李兆阳 . 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 2% 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效果比较 [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30(3):141-143.
[3] 傅志海 , 曲轶涛 , 江巍 , 徐文娟 , 陈再治 , 苏东玲 . 山坡征髂筋膜阻滞复合骶丛阻滞用于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J]. 江西医药 ,2020,55(6):755-758.
[4] 陆颖 . 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实施腰 - 硬联合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15(36):74-75.
[5] 王瑚月 . 全凭静脉麻醉与腰麻 - 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医药前沿 ,2023,13(4):89-91.
[6] 杨智君 . 椎旁阻滞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伤残医学 ,2020,28(5):26-27.
[7] 邓干 , 张晓强 . 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丛 - 坐骨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 [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18(19):47-48.
[8] 张永祥 .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18(4):349-351.
[9] 王建平 . 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实施腰 - 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23(23):3321-3322.
[10]Ling Cai,Jiao-Jiao Jiang,Ting-Ting Wang,et al.Effects of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on anxiety,labor analgesia and motor blocks in women during natural delivery[J].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2023,13(11):838-847.
[11] 雷方 , 剡夕荣 , 杨玲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 - 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49(3):2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