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信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

鄢宇航 刘彬 谢雨欣

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 本溪 117004

摘要:近几年,在信息高速发展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网络平台渐渐成为了青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思政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辽宁科技学院二级学院微信平台为例,通过探析高校思政教育在微信平台中的积极作用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结合实践中的成效并给出相应措施。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微信平台的工作创新,将有助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微信平台,大学生

1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基于《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网络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接受网络教育已成为高校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一种学习常态。

1.1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在以往的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会往往关注医护人员、患者等高危人群的情况,而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关注较少。他们是关系社会未来发展与稳定的主心骨。而这次疫情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次空前的危机。开学的推迟和户外活动的双重限制下,他们不得不呆在家里,每天重复着单一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课业也是通过网络课堂完成的,导致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被网络所主宰着。

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身心尚处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期,自身媒介素养还没有成熟,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对网络过于依赖。一方面,网络信息产量过多,良莠不齐。当前信息传播缺乏社会规范管理,文化传播趋向商业化,青年在网络里容易被不正的信息和价值观引导,在不佳的舆论环境中丧失思考和自我表达能力。[1]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为人们模仿学习和视野拓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完善和自主思考、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有着严重损害。

1.2 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在疫情下仍有不少瑕疵:一是上课时对上网行为的控制能力,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在网络教学中,有人利用网络的不透明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很难监督学生的行为。第二,教师对网络授课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了解。

有些老师对软件操作不熟练。网上教学时,经常出现“哑剧、独白”等现象,学生无法正常接收信息。此外,一些老师在要求学生学习其他平台的录播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对视频的接受程度,缺乏充分的沟通。第三,外部因素限制。对于地处偏远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信号差、网速、时间等问题使他们无法正常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些高校在教育意识层面忽视初心、片面强调“工具性”等方面,还存在着过分依赖经验、忽视原则的教育意识;在教育方式上,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流于表面,把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了行政管理的手段。

2 微信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可行性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高达25.1%的网民是高校学生。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号数量达102836个,根据掌上大学数据中心2022的数据显示。[2]高校官方公众号已成为发布信息、凝聚情感的有效方式。近两年来,微信等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能力越来越凸显。这是一种低成本、有效的教育方式,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微信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党和国家近年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总书记指出:“要用新媒体新技术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传统优势,增强时代感”。高校一方面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平台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实现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内容,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与微信平台相结合。利用新媒体随时接收教学信息,能掌握更多知识和主动权,拓展自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开展思政教育学习的多种途径。同时,思政还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促进教育者与学生良性双向互动,通过学生反馈的网络信息,为学生的教学提供便利。

随着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文字、图片、视频逐步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结合,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增强了大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深入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由外到内的跨越,通过微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4 以辽宁科技学院二级学院为例,在实践中的特色和实效

辽宁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学院通过主动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和学校情况,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央治理新思想新战略,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开创了“发扬岩土精神,建筑辽科—资土学院学生一体化服务平台(202211430061)”这一项目,使微信平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积极作用。

4.1 辽宁科技学院微信平台的现状和特色

完善网络思想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师生自媒体管理,辽宁科技学院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辽宁科技学院“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2021-2025)》。目前,学校各学院各社团都有公共账户,新媒体覆盖率高,互动广泛,形成了大型新媒体矩阵。

本文选文及讨论文字主要来源于“青春资态”官方微信公众号,辽宁科技学院二级学院。该公众号平台由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分团委书记直接管理,分团委新媒体中心负责日常运营。[3]

4.2 思政教育在微信平台中的实践

4.2.1规范信息内容,强化校园网络安全

“青春资态”公众号在将公众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打造高质量内容,做好重大活动、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注重收集精选学生日常工作中感兴趣的话题,有导向地参与互动,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引导思辨方向。依托学校立体化宣传网络,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深入宣传和利用“筑梦空间”展馆,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4.2.2精心设置专题,灵活开展思政教育

“青春资态”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设置多个专题专栏,学生策划团队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策划了一系列形式灵活生动、深受学生喜爱的党建文章。如团队精心组织的一系列以“三下乡”为专题的H5动态网页、以及《“同心战疫、拥抱春天”辽科校园美景随手拍》等摄影展。此外,还设置“峥嵘百年史,砥砺青年行”、“学党史知圭臬”等专栏,以多种形式向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公众号推送的党建专题,利用学院活动信息发布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展师生互动。同时,学生团队还通过收集师生的留言和点赞等后台数据,分析文章的热度反馈。

4.2.3打造榜样效应,校园正能量注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做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切实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新榜样学习的载体和方式,将榜样的影响力注入其中,利用微信平台,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力、说服力更大,扩大榜样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资土学院志愿者》等纪实报道刊登在学生策划组大力宣传优秀志愿者事迹、党员故事,让榜样在大学生身边生动展现,吸引大学生学习,在大学校园树立正能量。

4.2.4将微信平台作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

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信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有效融合,使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中的覆盖面得到提高。让微信成为一个在线互动的思政教育教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上的聊天会话,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发布信息或组织讨论。在这里,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回复和讨论兴趣。同时,通过对大学生生活动态的了解,把工作做细做实,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总之,与传统线下教育不同的是,高校思政教育者更需要认清自己的职能和责任,抓住疫情的教育契机,合理搭建和利用网络平台,以高度的使命感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增强爱国意识、增强制度自信为宗旨,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

5 结语

大学是国家培养未来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重任的是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高速发展下的发展使命任重而道远,思政应在高度关注其负面影响或危害的同时,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优势与作用,制定有效措施。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的特点,创设出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思政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夯实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季海菊.跨界思维:新媒体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的一种理性向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07-110+125.

[2] https://www.wxhand.com/Home/User/login.html

[3] 牟艳娟,林晋."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0].社会科学家,2012(11):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