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跨学科为核心的小学体育课程高质量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作者

张波云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综合其他学科,充分发挥全面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跨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建设高质量小学体育课程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不仅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模式,丰富了体育教学内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养发展。本文以跨学科为核心,探讨小学体育课程高质量体系建设与实践,旨在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发展。

关键词:跨学科;小学体育课程;高质量体系建设;实践

小学体育课程肩负着将学生从运动兴趣引导至专项技能发展的关键任务,更是培育学生多方面能力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此阶段,将体育课程与多学科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渗透和互补,在提高学生体质、提升运动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进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一、学科内容整合:构建多元化体育课程

体育本身就是一门涉及身体、运动和运动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与各学科知识中的结合点,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提升其趣味性和教育价值。

1.体育与心理学科融合

体育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身体运动,还是一个融合了思维、情感及意志等多维度心理因素的综合性活动。鉴于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地将体育与心理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增强情绪自控力与协调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管理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体育与数学学科融合

体育与数学,这两门学科虽然在表面上看似乎毫无交集,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巧妙地融入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统计篮球、足球等体育赛事的详实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能为体育活动增添了一份理性的魅力,还能使体育团队在有序中展现出更高的协同性,同时学生的数感、量感、计算能力乃至统计思维都能得到显著的锻炼与提升。

3.体育与英语学科融合

英语作为语言信息交流的载体,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将体育课程与英语学科相结合,教育创新的空间便得到了有效拓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英语发布指令,并鼓励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情境实践英语的平台,还能达到自然提升英语语言技能力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单词词汇的含义,为记忆单词提供了助力。

4.体育与音乐学科融合

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节奏鲜明、与动作相匹配的音乐,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激发运动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例如,在热身环节,选择节奏欢快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将体育与音乐相结合的跳绳、韵律操等教学活动;运动结束后,还可选择旋律舒缓的音乐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通过音乐的融合,体育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愉快轻松地锻炼身体,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够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进而全面提升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1.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方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精心挑选特定主题,展开体育教学活动。如在教学跑步、跳绳等常规的体育项目时,教师可设计“健康与运动”的跨学科主题,将科学学科中关于人体生理机能、营养搭配等知识融入体育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提升自身运动能力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运动对身体各器官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饮食为运动提供充足能量。另外,还可在组织学生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设计“环保与体育”的跨学科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教师可结合环境科学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探讨体育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其中可涉及到在户外运动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保护自然生态等内容与观点,提升学生环保意识。通过这样的主题学习方案,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而有效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

2.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项目化学习(PBL)的方式,为学生创造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例如,在秋季运动会到来之前,教师可为学生设定一个“设计校园运动会”的体育项目,并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场地规划、赛程安排以及运动员成绩统计;还会运用美术知识设计运动会的海报、奖牌;并运用语文知识撰写宣传文案、赛事报道等。在学生一步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了全方面的思考、探索和实践,这不仅能提升他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更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

在小学体育跨学科课程高质量体系建设与实践中,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是连接各学科知识、实现有效教学融合的关键纽带,对推动体育教育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跨学科教学,首先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要求教师在体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学科知识的储备,同时还要培养教师的跨学科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同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对于具体培训方式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可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教学研讨会议,让教师深入学习跨学科教学理念和方法。其二,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反思,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线上课程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积累跨学科教学经验。其次,学校还可成立专门的跨学科教学团队,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形成良好的跨学科教学氛围。同时,还可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定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跨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跨学科为核心的小学体育课程高质量体系建设与实践,从跨学科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模式和强化师资队伍三个方面入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于体育学科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创新能力,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进而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昊.“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2):19-21.

[2]魏吉林.小学体育与多元学科教学的跨学科融合分析[J].读写算,2024 (03):119-121.

[3]邵金晨.多元融合下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实践途径与方法[J].文科爱好者,2023(06):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