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教融合,能力导向

作者

肖兰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东阿职教中心 山东聊城 252200

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行业正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只会操作变成了能够创新。就像德国职业教育专家费舍尔说的:“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车间与课堂能紧密连接。”中职教育作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主阵地,必须以产教融合为纽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才能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岗位要求[1]。

一、校企协同,重构课程体系:搭建能力培养的知识框架

深入调研区域机械制造企业的岗位需求,提炼核心职业能力要素,如数控加工、自动化设备运维、工艺编制等,以此为基础构建“大模块 + 小项目”的课程体系[2]。打破传统学科式教学壁垒,将专业课程整合为“机械加工基础”“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入门”三大核心模块,每个模块下面再设置一些由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转化而来的学习项目。

例如,在“自动化控制”模块中,可设计“生产线 PLC 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前期,教师可以联合合作企业(如当地机床厂)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将企业常用的西门子 S7-1200PLC 编程、传感器选型、人机界面设计等技术要求转化为教学目标。学生可先通过企业工程师的线上讲座了解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再分组完成控制程序编写、电气回路接线、故障排查等任务。在调试阶段,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生产线模拟设备,学生在根据产品合格率数据优化控制参数,最终形成可落地的技术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 PLC 编程的理论知识,更理解了“控制精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这一行业核心准则,实现从“学知识”到“会应用”的转变。

二、教学创新,激活学习动力:构建理实一体的课堂生态

把“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学想法结合起来,用项目教学、模拟情境、竞赛推动等多种方法,把机械制造的技术要点变成学生能动手操作、能探究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例如,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中,可开展“精密零件加工挑战赛”项目,教师可展示企业提供的零件图纸(如轴承套圈、齿轮坯等),要求学生根据图纸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学生可以分组使用学校的数控车床、加工中心进行实操训练,操作过程中还可引入企业的“5S 管理”标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要求工位保持规范。每周还可以邀请企业技师进行现场指导,针对学生加工中出现的尺寸超差、表面粗糙度不合格等问题,演示刀具补偿设置、转速调整等技巧。最终根据零件的精度检测结果和加工效率评选“最佳工艺方案”,优秀作品将由企业协助进行后续处理。这种教学模式既强化了学生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其质量意识和效率观念,使课堂学习与企业生产标准无缝对接。

三、实践强化,锻造核心能力:搭建校企联动的实训平台

建立“校内实训 + 企业轮岗”这种一步一步提升的实践体系,按照“基础操作-综合应用-岗位实战”的能力提升路线,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里锻炼技能,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以参照合作企业的生产车间布局,配置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自动化装配线等设备,打造“教学工厂”。例如在“工业机器人应用”课程中,学生可以在模拟工位练习机器人搬运、焊接等基础指令编程,再进阶到与传送带、视觉检测系统的协同调试。在企业实践环节还可以采用“轮岗制”,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的不同岗位(如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设备维护部)进行 3 个月的顶岗实习。在机加工车间,学生可参与零件的批量生产,学习企业工艺的标准流程;在设备维护部,跟着工程师处理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像伺服电机报警、刀库定位不准这些)。实习期间,企业会给每 位学生配备一名老师傅,由老师傅每日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实践任务,如参与特定生产环节操作、协助处理设备故障等,同时观察并记录学生对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每周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反馈。学生返校后需提交包含 “故障处理案例”“工艺改进建议” 的实习报告。比如在报告中阐述实习过程中遇到的设备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记录处理过程,以及针对生产流程、工艺方法等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改进建议。其中优秀的改进方案将由校企共同验证其可行性。这种实践模式使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的真实生产压力,培养了其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束语

总之,产教融合、能力导向的课程优化,为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校企协同重构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能够培养出既掌握扎实技能又具备职业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制造业的“能工巧匠”。这一改革不仅契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更回应了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为中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吴敏军 .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J]. 中国机械 ,2023,(28):95-98.

[2] 马圣良 .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9):58-59.

[3] 李华泽 .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