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革研究
张伟
临沂市兰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276000
一、引言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其本质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构组织运行逻辑与管理范式。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益服务、执行公共政策的核心载体,其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效率与社会治理效果。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多采用“层级化”“纸质化”的传统模式,存在招聘周期长、培训针对性弱、绩效评价主观等问题。随着公众对公共服务精准化、高效化需求的提升,以及数字技术在政务、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事业单位亟需打破传统管理桎梏,构建与数字时代适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从实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已开启数字化探索:某省级政务服务中心搭建“人力资源数字化平台”,实现招聘、培训、绩效全流程线上化,招聘周期缩短35% ,员工满意度提升 28% ;某科研院所借助大数据分析员工科研能力与项目需求,定制个性化培训方案,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 25% 。这些案例印证了数字化转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作用,但实践中仍面临技术与管理脱节、员工抵触情绪、数据安全风险等挑战,亟需系统梳理变革方向与实施路径。
二、数字化转型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一)决策模式:从“经验判断”到“数据支撑”
传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决策多依赖管理者主观经验,如岗位编制调整凭历史数据估算、绩效指标设定依赖部门意见,易导致资源错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员工考勤、工作产出、服务评价等海量数据可实时采集,要求决策从“拍脑袋”转向“用数据说话”。例如,在人员配置中,通过分析不同岗位的工作量峰值与员工能力匹配度,可动态调整人员排班;在晋升评审中,结合员工绩效数据、培训记录、同事互评数据,能减少人为干预,提升决策公平性。
(二)管理流程:从“线下分散”到“线上集成”
传统管理流程中,招聘报名需现场提交材料、档案调取需多部门审批、绩效申报需纸质签字,存在流程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数字化转型要求将分散流程整合至统一平台,实现“一站式线上办理”。以入职流程为例,新员工可在线提交身份证、学历证明等材料,系统自动完成资格初审;人事部门在线审核后,同步推送入职指引、培训安排至员工账号,全程无需线下跑动,大幅缩短入职周期。
(三)员工发展:从“统一培训”到“个性化赋能”
事业单位传统培训多采用“全员统一课程”模式,忽视员工岗位差异与能力短板,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数字化转型后,员工工作内容与技能需求快速变化,如政务窗口人员需掌握线上办事系统操作、科研人员需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要求培训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通过数字平台记录员工培训历史与能力测评结果,可定制“一人一策”的培训方案,如为技术岗员工推送人工智能课程,为管理岗员工推送数字化团队管理课程。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现存问题
(一)技术应用流于表面,未深度融入管理核心
部分事业单位虽引入考勤系统、培训平台等数字工具,但仅停留在“线下流程线上化”的浅层应用,未与决策、激励等核心环节结合。例如,某单位绩效申报系统仅用于提交材料,绩效指标仍由管理者主观设定,未基于员工历史数据动态优化;部分单位人力资源数据与业务数据(如公共服务量、项目进度)割裂,无法为“人岗匹配”提供支撑,数字技术沦为“工具摆设”。
(二)员工数字素养不足,转型参与度低
事业单位部分中老年员工受传统工作习惯影响,对数字工具存在抵触情绪,如某县级政务中心员工因不熟悉线上系统,仍引导群众线下办理,导致线上平台使用率不足 30% ;年轻员工虽熟悉基础数字工具,但缺乏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等进阶能力,难以将数据转化为工作成果。员工数字素养不足,制约了数字化工具的推广,也降低了管理模式变革的主动性。
(三)数据安全机制不完善,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人力资源数据包含员工身份证号、薪酬、健康状况等敏感信息,但部分事业单位数据安全意识薄弱:数据存储在非加密服务器、访问权限混乱、缺乏备份机制。2022 年某省级事业单位因系统漏洞,导致2000 余名员工薪酬数据泄露,不仅损害员工权益,更影响单位公信力,成为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阻碍。
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路径
(一)构建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
搭建“人力资源数据中台”,整合内部考勤、绩效、培训数据与外部行业人才供需、公共服务满意度数据,打破数据壁垒。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如招聘时自动筛选简历与岗位匹配度高的候选人,晋升时生成综合数据推荐名单,提升决策精准度与公平性。
(二)重构线上集成的管理流程
以“员工为中心”,将招聘、入职、绩效、离职等流程整合至统一数字化平台,实现“一次注册、全程通办”。引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自动处理考勤统计、工资核算、培训通知等重复性工作,降低管理成本。例如,某事业单位通过 RPA 自动抓取考勤数据,对接绩效系统生成扣分表,减少 80% 的人工操作。
(三)实施分层数字素养提升计划
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培训方案:对中老年员工开展基础数字工具培训,采用“一对一辅导”降低学习难度;对年轻员工开展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等进阶培训,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习动力;对管理干部开展数字化管理理念培训,转变传统管理思维。同时,将数字素养纳入绩效考核,未达培训要求者影响绩效评定,倒逼员工提升能力。
(四)完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
制定《人力资源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规范,敏感数据采用加密存储并设置双重访问密码。采用“防火墙 + 入侵检测 + 数据备份”三重防护技术,定期开展安全审计。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数据泄露应急预案,确保安全事件及时处置。
五、结论
数字化转型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需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从决策、流程、员工发展、数据安全四个维度推进变革,才能提升管理效能,适配数字时代的公共服务需求。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式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将向“智能化”“可信化”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需持续关注技术趋势,动态优化管理模式,为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成刚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路径 [J]. 中国行政管理 , 2020(09): 112-117.
[2] 李宝元 , 董青 . 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21, 42(05): 113-124.
[3] 刘昕 . 数字化转型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应对 [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 2022, 39(03): 102-111.
[4] 彭剑锋 , 吕锋 . 数字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趋势与实践方向 [J]. 管理世界 , 2020, 36(05): 198-208.
[5] 吴爱明 , 孙博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数据安全风险与防控机制研究 [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 2022(02): 145-152.
[6] 周文霞 , 李博 . 数字素养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发展的新课题[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 2020, 37(11): 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