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教融合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作者

杨宇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产教融合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体系重构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借助岗位导向的课程设置、课程与证书的结合、以及竞赛促进技能提升等方法,改善课程结构,加强实际操作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求职竞争力。此外,通过强化教师团队建设、改进教学评估体系等手段,确保产业教育融合的教育品质。经验显示,产业教育融合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重构;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其重构成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的关键一环。

二、产教融合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必要性

2.1 市场需求的变化

当前,市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教学,缺乏与产业实际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因此,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2 技术更新的快速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中,新科技和应用不断涌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需要紧随技术进步,持续刷新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结合产业与教育,采纳企业的尖端技术和管理智慧,将这些技术成就整合进课程架构,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2.3 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课程体系重构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适应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产教融合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实施路径

3.1 以岗定课,优化课程体系

3.1.1 依据企业岗位需求重塑课程架构

高职院校需深入分析企业岗位需求,掌握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期望。依据这些需求,重塑课程架构,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的知识、技能相一致。例如,对于平面设计、动画设计、MySQL数据库管理等岗位,可增设CorelDra、版式设计、界面设计、3DMAX、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WebMVC开发、H5移动应用开发等关键课程。

3.1.2 加大实训教学的比重

实训教学是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途径。高职院校应提高实训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应依据岗位实际需求设计课程架构,确保课程与岗位的精确对接,推动学生学以致用。

3.2 课程与证书相结合,增强学生职业技能

3.2.1 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高职院校应主动引入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将证书考试内容整合进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例如,对于有志于成为界面设计师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积极获取与界面设计相关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在教学中融入微信小程序、互联网网站等软件设计内容。

3.2.2 加强考证辅导

为了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获取证书,高职院校可以对考证标准进行细致分类,并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真正实现课程与证书的结合,提升教学成效。此外,可以设立专门的考证辅导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备考。

3.3 以赛提技,形成良性循环

3.3.1 结合技能竞赛开展专题培训

高职院校需依据各级技能竞赛的标准,举办针对性的学生专题培训。学生通过参与这些竞赛,能够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创造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将竞赛项目整合进课程教学,并将竞赛评价纳入课程评估体系,旨在通过竞赛促进技能提升。

3.3.2 竞赛关键考核点的课程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以往技能竞赛的经验,筛选出重要的考核点,并对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和强化。以“Web技术竞赛”为例,重要的考核点包括HTML5、CSS3、Bootstrap、Java、jQuery以及MySQL数据库管理等领域,教师应在Web前端开发、Web交互设计、数据库技术基础等课程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而对于“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大赛”,关键考核点涉及VR建模、VR引擎、VR项目设计等方面,教师应在三维虚拟模型制作等相关专业课程中重点强化这些内容的教学。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4.1 吸纳优秀计算机专业教师

高职院校需持续增强教师团队,引进更多杰出的计算机专业讲师。通过加强制度激励政策,为各类培训活动及考试费用提供恰当的资助,激励教师外出深造、自我提升。

3.4.2 主动参与企业实践与国家级师资培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们应主动参与企业实践,校企合作进行考核,以便教师更明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教师们也应积极参加国家级师资培训,增进与同行的交流,在学习中提高教学能力。

四、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实践

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积极进行了课程体系重构的实践。经过深入研究企业岗位需求,该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引入了与岗位要求相符的核心课程。此外,学院还提升了实训教学的比例,采纳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并举办了多样化的技能竞赛。经过数年的实践与探索,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培育人才方面实现了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强。

4.2 案例二: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

一所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计算机专业领域,推行了产教结合的课程体系革新。学院以“网络数通”关键岗位的培养作为主要推动力,安排了每学期的主要课程作为关键环节。此外,学院还整合了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的“1+X”证书课程到核心课程体系中。经过四年的教学实验,学院构建了一个从职业“认知—深化—提升—升华”的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们在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结论

产教融合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岗位导向的课程设置、课程与证书的结合、以及竞赛促进技能提升等方法,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同时,通过强化教师团队建设、改进教学评估体系等手段,确保产教结合的教育品质。实践证明,在产教结合的背景下,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展望未来,高职院校应持续深化产教结合,不断寻找与自身特色相契合的课程体系重构途径,致力于培育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霞.产教融合下重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0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