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研究
潘玥静
绵竹市新市学校
一、引言
在 " 双减 " 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面临新的要求——既要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长,又要保证作业质量,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当前部分小学数学作业仍存在 " 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 "" 重统一要求、轻个体差异 " 的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兴趣不高、思维发展受限,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成为提升教学质量、落实 " 双减 " 政策的重要突破口。
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多数作业以 " 计算题 + 应用题 " 的书面形式为主,内容枯燥、机械重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被动完成作业,缺乏主动思考的动力。
(二)内容固化,缺乏层次性
作业设计多采用 " 一刀切 " 模式,忽视学生的认知差异与学习能力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因难度过高而放弃,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因内容简单而得不到提升。
(三)脱离生活,缺乏实践性
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关联度低,多局限于课本知识的重复应用,未能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策略
(一)设计趣味化作业,激发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动力易受兴趣驱动,将作业与游戏、故事、竞赛等元素结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作业参与度。
例如,在 "20 以内加减法 " 教学后,设计 " 数学闯关游戏 " 作业:将作业分为 " 口算小达人 "(10 道基础口算题)、" 算式寻宝 "(在图片中找出隐藏的算式并计算)、" 故事编算式 "(根据 " 小明有5 颗糖,妈妈又给了他 7 颗 " 的故事,编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三个关卡,学生完成关卡后可获得 " 数学小勇士 " 贴纸奖励。这种趣味化作业将抽象的计算转化为生动的任务,让学生在 " 玩 " 中巩固知识,主动投入作业过程。
(二)设计分层作业,兼顾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将作业分为 " 基础层、提升层、拓展层 " 三个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链接生活实际
实践性作业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生活体验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 " 百分数的应用 " 教学后,设计 " 家庭购物小管家 "实践作业:让学生记录一周内家庭的购物支出(如买菜、买文具、买零食等),计算每类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并用表格或条形图呈现结果,最后向家长汇报" 哪类支出占比最高,是否可以合理调整"。这类作业将百分数知识与家庭生活结合,学生在记录、计算、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提升了数据整理与实践应用能力。
(四)设计个性化作业,关注个性发展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设计个性化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例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在 " 图形的运动 " 教学后,可布置 " 创意图形画 " 作业:让学生用平移、旋转、对称的图形设计一幅画(如花朵、小动物),并标注出用到的图形运动方式;对于喜欢表达的学生,可布置 " 数学小故事 " 作业:让学生根据 " 图形的运动 "知识,编一个小故事(如 " 正方形宝宝通过旋转变成了风车 ")。个性化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发挥优势,增强学习自信。
四、结语
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不是简单的 " 减量 ",而是 " 提质增效 " 的过程。教师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打破传统作业的固化模式,通过趣味化、层次性、实践性、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让作业从 " 负担 "变为 " 乐趣 ",从 " 知识重复 " 变为 " 能力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思维,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2021.
[2] 李吉林. 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123-135.
[3] 王艳 .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 小学数学教育,2022(10):45-47.
[4] 张莉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J]. 教育探索,2023(2):89-92.
[5] 刘加霞 . 小学数学作业的育人价值与优化路径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