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

管家敏

金寨县莲花学校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双减”并非简单减少作业数量,而是要在“减量”的同时实现“提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一)轻量化与高效化结合

摒弃机械重复的抄写、背诵类作业,控制作业时长,确保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作业内容需聚焦语文核心知识点,如字词理解、句式运用、文本感悟等,避免冗余内容消耗学生精力。

(二)生活化与实践相统一

语文源于生活,作业设计应打破课堂界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正如生活素材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场景也是语文实践的天然课堂,让作业成为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纽带。

(三)趣味性与启发性并重

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对趣味化内容更易产生兴趣。作业设计需融入游戏、探究、创作等元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启发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精简书面作业,聚焦基础能力巩固

书面作业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但需“去冗余、留精华”。可将传统的字词抄写转化为“生活语境运用”:例如学习《秋天》一课时,不再让学生反复抄写“凉爽、丰收”等词语,而是让他们观察校园或社区的秋景,用 3-5 个词语写一句描写秋景的句子;学习比喻句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场景造句,如“月亮像家里的银盘子”“云朵像棉花糖”。

这类作业既巩固了字词与句式知识,又避免了机械重复,同时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知识的内涵,符合“减量提质”的要求。

(二)设计生活化实践作业,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双减”背景下,可增加实践类作业比重,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价值:

比如设计家庭场景作业,如让学生为家人朗读课文,记录家人的反应并写下简短感受;为家里的物品贴标签(如“冰箱”“花盆”),在分类中巩固字词;参与家庭购物时,记录购物清单并描述一件最想买的物品及其理由。设计社会观察作业,鼓励学生在放学路上观察街道招牌、广告牌上的文字,记录有趣的店名或标语;参加社区活动后,用几句话描述活动中的一个场景(如“志愿者阿姨给老人读报纸,老人笑得很开心”)。

这些作业无需纸笔堆砌,却能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文,培养观察、表达与沟通能力,与“生活素材助力写作”的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三)融入趣味化探究作业,激发主动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化作业能让学生从“被动完成”转为“主动参与”:

比如设计游戏类作业,学习拼音时,设计“拼音寻宝”游戏,让学生在课本、课外书或家中物品上寻找含特定声母、韵母的字,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学习古诗后,通过画古诗、唱古诗(改编成儿歌)等形式加深理解。设计探究类作业,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小任务,如学习“动物”单元后,让学生选择一种熟悉的动物,观察其外形、习性,用几句话或图画 + 文字的形式记录发现;学习“节日”单元时,让学生询问长辈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同学听。

趣味化作业将知识学习转化为探索过程,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又培养了其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符合“双减”中“让学习更轻松高效”的目标。

(四)设计分层弹性作业,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语文基础与能力存在差异,统一化作业易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因此,作业设计需体现分层弹性:

对于基础层,针对知识掌握较弱的学生,以巩固基础为主,如用课文中的生字组2 个词、朗读课文并圈出最喜欢的句子。对于提升层,针对中等生,侧重知识运用,如用课文中的句式仿写句子、概括段落大意。对于拓展层,针对优等生,注重思维拓展,如为课文续写结尾、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道理的理解。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作业层级,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又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负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结语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核心在于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非堆砌知识的负担。通过精简书面作业、设计生活化实践作业、融入趣味化探究作业、实施分层弹性作业,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又能让作业成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未来,教师还需持续探索与创新,让作业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文平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式作业设计 [J]. 天津教育 ,2025,(17):113-115.

[2] 田甜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样化与差别化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 作家天地 ,2025,(1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