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许静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实践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主阵地,其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契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可有效改善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岗位工作过程,重构课程项目模块
基于岗位工作过程重构课程项目模块,核心是通过调研学前教育岗位的真实需求,将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项目内容,替代传统按学科逻辑编排的章节式结构,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的精准对接。调研环节需走访多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与一线教师、园长深入访谈,系统梳理出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发展评估、班级管理、家园共育等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涉及的典型任务,再结合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这些任务拆解为可操作、可学习的项目模块。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项目围绕“如何科学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设计,理论层面要求学生掌握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等幼儿行为观察的基本方法;实践层面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行为、社交行为进行实地观察,记录观察数据并撰写观察报告,在报告中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比如幼儿争抢玩具行为反映的社交能力发展状态,提出设计合作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分享的教育建议,帮助学生将幼儿发展理论与实际观察结合,提升对幼儿行为的解读与应对能力。
领域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项目针对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展开,理论上引导学生理解各领域的教育目标与内容选择原则;实践中设计“单一领域教学活动设计”“跨领域整合教学活动设计”两个子任务,学生需根据 3-4 岁、4-5 岁、5-6岁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小班健康领域洗手习惯培养”“大班科学与艺术领域树叶创意探索”等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具准备等工作,随后在幼儿园的模拟课堂或真实课堂中实施教学,收集幼儿的参与度、反馈意见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改进教学方案,比如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优化教学具的使用方式,让学生掌握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完整流程,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驾驭能力[1]。
二、创新项目实施模式
创新项目实施模式需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关键是通过双师指导与小组协作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项目实施的效果与质量。
双师指导模式下,每个项目配备的学校专业教师与幼儿园一线教师形成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指导体系。学校专业教师侧重理论层面指导,在项目开展前讲解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比如幼儿发展心理学中关于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论、教学活动设计原理中关于教学环节设计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方案的撰写,比如审核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目标合理性、评价观察报告的逻辑完整性。幼儿园一线教师侧重实践层面指导,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建议,比如教学具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操作安全性与兴趣点,幼儿突发哭闹行为的处理技巧要注重情绪安抚与原因排查,还会带领学生进入幼儿园观摩真实的教学活动,在学生遇到实践难题时及时给予具体解决方法。
小组协作模式将学生分为 4-5 人一组,每组推选的项目组长负责统筹项目的整体进度,制定详细的任务分工计划,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员根据分工开展工作,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项目为例,小组内有的成员负责设计早操环节的动作与音乐选择,有的负责设计游戏活动的内容与规则,有的负责制定整个一日活动的安全预案,各成员完成自身任务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工作成果、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共同完成一日活动方案的撰写与展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2]。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学项目化课程设计,在学习内容的开发与编排上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与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幼儿园对人才的需求。在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进程中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亚男 . 项目式学习下学前教育与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实践[J]. 读报参考 ,2025(11):10-12.
[2] 姜楠 . 项目式教学法 (PBL)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 海外文摘 ,2025(1):0074-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