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的一次函数教学设计探析
周懋鹏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大田第五中学
一、单元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本质
初步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步骤及方法,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整章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符号意识、数形结合的思想。由正比例函数到一次函数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学习其实可以通过类比之前的学习方法获得,从而达到学会学习。
2. 知识的前后联系
学生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位置与坐标等知识上进行的,函数可以看着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在两个变量(x,y),若自变量 x 确定,因变量 y 也随之被唯一确定,坐标系把表达式中的数在图象中直观呈现,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函数的研究方法,为以后函数学习打下基础。
3. 育人价值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因与果是可以用数学学科来解决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几何直观、数形结合思想、抽象能力、模型观念、符号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4. 教学重点
① 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及其常见的 3 种表示方式; ②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 ③ 画一次函数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求其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④ 应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 目标
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符号意识,并把函数进一步具体化— 一次函数,于一次函数为例展开本章的教学。能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写出一次函数表达式;在经历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中,通过画函数图象来探索 k、b 对图象的影响,反之能判断 k、b。发展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经历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初步体会函数与方程的联系; 经历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用一次函数视角下图分析图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几何直观。
2. 目标解析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关系式中,知道谁是常量、变量及其意义,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并根据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化的量是不是函数关系,知道函数常见的几种表示方法;学生能根据一次函数的模型,快速判断是否为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发展学生模型意识;学生能根据所给条件求表达式;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转为两个点坐标可画出一次函数图象,再利用图象探究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与 k 的关系,及增减性所对应的图象特征,系数 k、b 对图象的影响;学生能从所给的条件中直接获得一个参数(k 或 b),从而转化成求一元一次方程问题;学生能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认识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互相转化对等关系,发展学生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 问题诊断
结合知识间的关系,以及大部分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水平,对于抽象、模型、数形结合等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仍然薄弱,也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问题如下:
① 函数概念的构建; ② 从具体情景中列出相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③ 参数(k 和 b)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④ 对一次函数图象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学问题 1 突破:从函数的概念出发,以具体的实例为背景对概念进行直观教学。如游乐园的摩天轮、以及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等实例。
教学问题 2 突破: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做好铺垫,采用从特殊到一般,即由熟悉情景到较复杂情景的研究路径进行突破。
教学问题 3 突破:帮学生回忆七年级学习过的从图象提取信息的一般思路,上一章又学习了“坐标与位置”可借助图象研究参数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从而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几何直观
教学问题 4 突破:读懂题意,结合图象理解横纵坐标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0,b)、图象与横坐标的交点(
)所表示的意义;而对于 k 可理解为自变量 x 的变化值一定时,因变量 y值变化快慢,来分散难点。
四、教学设计
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1. 知识回顾
问题:常见的函数表示方法有?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形式是?
追问:表达式是数的形式出现,若要更直观呈现函数,如何用图象来表示?
设计意图:巩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明确要直观,需要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
2. 给出函数图象定义
环节二:动手操作,发现特征
探究 1:怎样作出正比例函数 y=2x 的图象?
问题 1:结合函数图象的概念,你觉得作图的步骤有哪些?
预设:学生会回答先建直角坐标系,容易忽略列表,直接描点连线 .
追向:如何知道描哪些点呢?怎么找到这些点?
设计意图:根据定义学生先自行思考作图步骤,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过程,起到示范性作用,并指出易错遗漏点,归纳作图步骤。
问题 2:观察正比例函数 y=2x 的图象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图象的形状是一条直线
追问:有没有办法能验证图象是一条直线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点的加密作出更多的点,并结合几何画板软件加以证明。
问题 3:下列哪些点在正比例函数了 y=-5x 的图象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否可以用两个点坐标来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呢?(1,5),(-1,5),(0.5.-2.5),(-5.1)
师生活动:学生快速完成小练,教师提问,学生回忆初一所学知识点得出结论 .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函数图象与点一一对应的理解,巩固知识通过回忆初一所学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明晰简便画法。
环节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在刚才的直角坐标系中继续画出 y=X 和 y=-0.5x 的图象 .
师生活动:由于 y=-3x、y=2x 图象己经画出,学生再根据简便作法迅速画出另外 2 个图象,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图情况 .
问题 4:四个函数图象有何共同点?四个函数图象有何不同点?
追问:在函数 y=2x 和 y=X 中,y 都随着 σX 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哪一个增加得更快?
在函数 y=-3x 和 y=-0.5x 中,y 都随着 σ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哪一个减小得更快?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从旁个别指导,最后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象的进一步观察与比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图象的直观性,发展几何直观,提高解决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知识梳理,总结提升
. 如何画出正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注意事项?
2.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我们从哪些方面对它进行研究?
五、结束语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课程内容结构化,以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易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发散数学思维,课程的设计要服务真正减轻学习负担,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挑战、自我组织、自我学习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与形成,促使学科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 刘永东 .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函数主题教学设计探析 [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