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周小玉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 4141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目标。化学解题能力作为科学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业水平。然而,现实教学中仍存在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弱、思维方式僵化、解题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这一现状迫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从单纯追求答案正确转向关注思维过程与方法渗透。探索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化学解题能力的本质内涵
化学解题能力是学生运用化学学科知识、思维方法解决特定问题的综合心理特征,它远非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所能达成,其本质是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在问题情境中的具体外化与实践应用。这种能力的核心在于高级思维活动的参与,包括对复杂信息的提取与加工、相关知识的识别与关联、科学模型的构建与调用、严谨逻辑的推理与论证。学生需要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联成有机的网络体系,并能从具体问题中抽提出关键化学概念与原理,最终通过规范化、条理化的表达呈现解决方案。因此,化学解题能力的培养过程,实则是引导学生从知识理解迈向思维升华、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的过程,其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二、高中生化学习题解答现状
当前高中生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普遍表现出一定困境,许多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导致无法准确识别题目考查的知识要点。在审题环节,部分学生存在信息提取不全或理解偏差的情况,难以把握题目的关键条件和隐含要求。思路层面,缺乏清晰的解题策略和模型意识,往往陷入盲目尝试或机械套用公式的误区。计算推理过程中逻辑链条时常中断,步骤跳跃性强,表达规范性也有待加强。更深层次上看,学生自主反思与总结的意识较为薄弱,多数满足于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对解题思路、方法及错误的深入剖析。这些现状共同反映出学生思维深度与灵活性的不足,也提示教学需从单纯知识传授向能力与素养培养转型。
三、培养高中生化学习题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夯实知识基础构建系统网络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首要前提是帮助他们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学生常常因概念模糊和知识零散而无法有效解题。教学中应摒弃孤立的知识点灌输,转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钠、铝、铁、铜为主线,指导学生绘制包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重要化合物及相互转化的综合思维导图。这种网络化学习使得学生在面对涉及多种金属元素反应的复杂题目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理解反应实质,避免张冠李戴。同样在有机化学部分,以官能团为核心构建烃、醇、醛、羧酸、酯的转化网络,能极大提升学生对有机推断题的整体把握能力。牢固的结构化知识基础是高效解题的坚实根基。
(二)强化审题训练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起点,直接决定了后续思维的方向和效率。许多学生解题失误源于审题不清,未能全面捕捉题目信息。教学中需专门训练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教师应示范并要求学生养成边读题边圈画关键词的习惯,重点关注物质名称、反应条件、实验现象、数据图表等核心信息。例如讲解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平衡题目时,要引导学生区分初始浓度、变化浓度和平衡浓度,明确题目要求计算的是转化率还是平衡常数。面对工艺流程题,则需训练学生将冗长的流程分解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产品分离提纯等模块,用框图形式可视化解题线索。通过专项审题训练,学生能逐步学会从复杂情境中快速提炼有效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语言,为后续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三)渗透思想方法掌握解题模型
高中化学解题存在大量可归纳的模型和思想方法,掌握这些模型能显著提升解题效率和准确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解题方法进行显性提炼和专项训练。守恒法是化学计算的核心思想,在人教版教材中广泛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问题。教师需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的实质,并能灵活选用。差量法、极值法、关系式法等同样需要设计针对性练习进行强化。例如在讲解铁、铝等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时,引导学生运用极值法判断过量情况;处理混合物计算时训练他们建立关系式。这种模型化教学使学生遇到新问题时能够有章可循,举一反三,从更高层面把握化学问题的规律性。
(四)开展说题活动促进思维外化
说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教学中学生多被动接受教师思路,缺乏自身思维的深度参与。说题活动要求学生清晰阐述对题目的理解、解题策略选择、具体推理过程以及易错点分析。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的推断题时,可邀请学生上台分析分子式不饱和度计算、特征反应信息提取、官能团鉴定推理的全过程。教师通过追问为什么这样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吗等问题,促使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逻辑漏洞。这种思维外化活动不仅加深了讲述者对问题的理解,也使聆听者获得多种解题视角,共同体会化学思维的严谨性与灵活性,有效避免了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
结束语
培养学生化学解题能力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持续探索与实践。所述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从知识理解走向思维升华,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教学实践表明,关注思维过程而非仅重结果,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提升综合素养。未来教学应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深化个性化培养,使解题过程真正成为发展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一探索对推动化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娟 . 提高高中生化学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J]. 高考 ,2024,(13):51-53.
[2] 郑兴海.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解题技巧探究[J]. 高考,2024,(06):103-105.
[3] 沈萍 . 提高高中化学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3,(23):16-18.
[4]王德惠.试论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J].文理导航(中旬 ),2023,(05):70-72.
[5] 朱照燕 . 新形势下高中生化学解题能力现状及其转变途径[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0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