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谢丹雯
茂名市电白区第七小学 525400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是“任务引领,活动落实”,而“任务”和“活动”本身就与提问有关,任务是提问的依据,开展活动的各个环节就是提问落实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诱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去探索真理的动力 [1]。其意义在于通过课堂提问,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
“设问、回答、评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流程的主要环节。在每个阶段都有许多技巧和方法可以探究,其中以设问阶段最为关键。正因如此,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2]。下面,以如何置疑设问来谈谈数学课堂提问常用的技巧方法。
一、先易后难
《礼记 . 学记》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3]。这就是说教师在质疑时,如砍木一样要先易后难,浅入深出,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小数加法问题”后,一开始就给学生抛出问题“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是什么?”虽几经提示,但学生仍然是一脸茫然。很明显,这个问题已然超过了学生学习规律的范畴,学生一下子很难回答上来。针对上述原因,可以把它细化分解为以下几步提问:
1. 在我们用竖式笔算时,对于这两个有小数点的加数,它们的小数点应该怎么办?
2. 所得的和,它的小数点又应该在哪里?
3. 关于小数的加法计算,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由浅到深、由局部到整体的问题设置方式,不仅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理解小数加法的方法,还能鼓励其独立思考、总结、概括出小数加法法则,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二、叩其两端
两千多年前,有人问难于孔子。孔子什么也不答,只是提出问题的正反两面,让发问者自己去思考猜测,自己去论证得到结论[4]。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它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笔者在讲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你能快速判断出能装得下,还是装不下呢?”在学生明晰淘气和笑笑都是把数往大了估,合起来不超过 60,说明装得下的方法后。又反向提出问题,“往小了估行不行?举例说明。”很显然,将估算的两面建联,让学生深度体味估算策略,不仅让他们获得了估算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
三、调协矛盾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心扉的一把钥匙。教师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新旧认知之间产生的冲突来进行质疑,不但可以引起学生解决矛盾的兴趣,而且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乐趣与成长。
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学生研讨探究“ 14×12 ”的多样计算方法时,有学生为了凑算法,将算式改写成(20-8) × (15-1) =12× (15-1)。在学生算法出现分歧,开始争论不下之际,李烈校长介入:“‘20-8’我明白,15-1’我也明白,我现在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计算这两步?这道题要计算的是 14×12 ,你们分别说一说为什么要计算(20-8)和(15-1)?”在以上师生对话的数学课堂中,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在学生已学知识和待学知识之间的不协调处设疑,在学生困惑处评价启思,彰显了新课程下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四、相机诱导
在“双减”背景下,随着 2022 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落地,课堂上“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讲授“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课堂上,我们一改以往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偏重计算法则的做法,在学生探讨出“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及时加以点睛:“咱们以前学过这方法,他这个思路实际上是特别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叫什么?叫转化。”
五、因材施问
《礼记 . 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者,然后尽余声。不善问者反此”[5]。如果提问对象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提问应多以认识问题为主,直问直答[6]。
如《有几瓶牛奶》一课,当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时,教师可以直接找理解能力不强的同学回答:“笑笑想知道家里一共有几瓶牛奶,你能帮帮她吗?”接着找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帮忙厘清计算方法:“能讲讲你是怎么算出 9+5 的吗?摆小棒时,为什么要从5 根小棒中拿出1 根放到9 这边,怎么不是2 根或是3 根呢?”如果提问对象是接受能力强的优等生,则可增加一层深度,曲折设问“刚才所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而言之,设问是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才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深化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7-9]。
六、假設想象
为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妨站在学生的视角,做一些假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寻找答案 [10],由已知去揣想未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如此,其回答虽不是唯一的,但却具有独创性。这种提问方式在小学低学段中尤为常用,它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开发学生智力的火种,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围绕学生困惑设问,不但能激发学生疑思,而且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 2022 年新课标的出台、新课改的快速推进,数学教师应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改进教学方法,精进提问之道,以疑激思,用问启智,从而引领学生打开创新大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造型人才,开创数学教学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王晓惠. 语文教学探美[M]. 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 海 红 . 数 学 教 学 中 发 散 性 思 维 的 培 养 [J]. 神州 ,2011(07X):131-131.
[3] 张莉.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D]. 扬州大学,2015.
[4] 白杨 .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 [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16(02):101-104.
[5] 刘立夫 . 弘道与明教 :《弘明集》研究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6] 周 规 源 . 论 语 文 课 堂 提 问 的 整 体 优 化 [J]. 当 代 教 育 论坛 ,2005(18):81-83.
[7] 韩立杰 . 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浅谈 [J]. 中外交流 ,2017(32):276.
[8] 李 翠 兰 . 数 学 教 师 要 把 提 问 功 夫 学 到 家 [J]. 金 色 年 华(下),2011(11):129-129.
[9] 张为红 .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J]. 现代交际 ,2013(11):149-149.
[10] 许 菲 . 语 文 教 学 中 提 问 方 法 的 有 效 运 用 [J]. 课 外 语 文(上),201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