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

作者

周金英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实验初级中学 233700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当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为导向改进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定支持。联系当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一)整合系统性理论知识

全面整合系统性理论知识是丰富初中生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验的关键,教师应当从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先进理论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对心理健康教材的全面开发,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学校应当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在现有教学知识框架内,对相关理论进行拓展,从而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

(二)融入生活化实际案例

生活化教学是中心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应当格外重视生活案例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与渗透,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既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重点,同时也要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匹配。通过对生活案例的思路剖析,学生能够从生活经历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对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在案例分析中学会情绪管理。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融合

(一)角色扮演法

学生扮演活动对初中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大力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并且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真实情景,将常见案例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带到课堂,从而深化学生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强化和提升。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学生需要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还原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为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验奠定基础。

(二)合作讨论法

合作讨论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推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应当格外重视合作讨论的核心意义,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合作交流,在深入互动与交流中,强化学生思想观念的控制,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不仅能够凭借自身力量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通过合作讨论,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案例,为促进学生学习体验进一步深化保驾护航。

三、评价育人体系构建

(一)多元化评价标准

设置多元化评价标准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一项基本要求,应当紧密联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发展情况形成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为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每位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表现也更不一样,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需要格外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学习过程表现,同时也要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调整指导策略,确保评价活动的高质量落实,为深入推进评价机制的不断优化提供坚定支持。

(二)创新性评价方法

全面创新评价方法是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能力的关键,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当格外重视以情绪管理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改革,从评价方法的创新与优化视角出发,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及时转变。全面创新评价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体验的不断深化,因此需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并且推动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围绕情绪管理能力开展评价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心理调节能力,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结

总而言之,全面深入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落实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价值,做好对学生成长需求的深入分析,在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带给学生深层次体验,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应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在增强情绪管理能力的同时始终保持积极态度投入学业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吴双双 . 心理健康教育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中的作用 [J]. 品位·经典 ,2025,(06):47-50.

[2] 蔡伟 .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J].智力 ,2024,(11):5-8.

[3] 岳楠 . 青少年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J]. 北京青年研究 ,2023,32(03):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