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融合策略

作者

朱燕芬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梁契权小学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所需学习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以往的教学模式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知识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深刻,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并未得到全面培育引领的现实问题。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虚拟现实等引进,可以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以形象生动,具象化的方式呈现,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认知优质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现阶段深入研究分析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的融合策略方法,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融入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依靠直观展示,有效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图形与几何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学习难度在于学生无法在脑海中清晰的感知,抽象的图形以及立体模型。以往老师在教学时,更多依赖于黑板绘图或纸质教具,这导致学生思维受限于二维平面,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 3D建模等多种模式让学生立体直观形象的感知相关内容,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理解几何图形,加强学生理解深入度以及其思维素养。

其次互动性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教学工作全面改进革新的背景下,老师需切实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全面引进能够使教学模式焕然一新,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在多资源资源的支持引领下自主开展知识的探索和研究,还能够为学生展开互动小游戏的创设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融合策略方法

1. 可视化教学,提高学生图形与几何认知清晰度

在小学数学图形理解和相关知识讲解教学中,老师需大力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全面引进,画板、动态演示软件等,都可以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对知识的感知理解中思考图形与几何的演变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内涵、思路,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知识,为后续学生熟练运用创新型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在当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讲解和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可视化教学,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具有极强的必要性。

例如老师在为学生教学《圆的面积》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老师大多都是依据于课本上的图片直接为学生进行原理公式的展示,这会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续再对知识进行运用,或者是对数学规律,理论原理进行总结时存在有极大困惑和不足。而现阶段老师可以采用可视化动态教学,利用几何画板专业数学教学软件设计一个动态的圆面积推导演示视频,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互动沟通交流性。为学生深入感知知识,了解公式内涵,攻克学习难点奠定基础。

2.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互动式模拟情景,引导学生沉浸体验图形世界

为更进一步提升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性,老师需结合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状况,为学生打造互动式的、沉浸式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对图形与几何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并且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是如何改造变化和应用的,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透彻度以及对图形的感知深入度,为后续学生能够沉浸于图形世界中并感知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魅力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平移与旋转》相关内容时,由于该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交互性、立体性。如采用以往单纯语言讲解模式和方法,很难让学生有清晰体会和思考。为此老师就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打造了图形探险岛的情景,让学生全真模拟当做探险家,在岛上探索并解决一系列有关于几何的谜团,其中一个环节是学生需要分组参与,轮流上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所说的图形变化的任务。还有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操作使两个三角形精准重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交互式场景,使学生直观深刻的掌握几何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学习深入度。由此可见,现阶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深入研究分析,打造多元化情景互动化环境和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清晰度、理解体系透彻度,势在必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改进革新的背景下,老师需大力加强对以往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转变和完善,尤其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讲解和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式情景下丰富教学内容,直观生动知识展示下对相关内容有更加清晰的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立体几何认知能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引领,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颖 .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 , 2025.

[2] 林国丽 .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探究 [J]. 新教育 , 2025,(1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