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创新

作者

陈桂瑞

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525252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需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助力学生个性化和自主性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引导、问题发散、信息化技术赋能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丰富个人的学习体验,利用丰富的教学素材,实现特色化教学,确保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中职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性,因此教师通过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审美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依托特色情境,实现审美意识培养

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抽象的语文知识理解较为困难,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材的内容,引领学生感悟情感内涵,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中将文本情感进行讲述,深化学生的个人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登高》时,教师可以首先和学生一起进行诗词意象的解释,并利用数字化平台将视频动态化的展示,鼓励学生在整体上对诗词情感加以理解,随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析诗词中都有哪些意象,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为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提问“这首诗被称为第一律诗,律诗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进行分析,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结合数字化平台进行总结补充,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在实际任务与情境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展现诗词的魅力,理解诗词的意境。

二、利用问题引导,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更加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诗歌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技巧,结合不同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挖掘语言的规律,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语句表达,在诗词情感氛围的前提下了解语言情感基调,促进语言能力发展。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从修辞手法以及情感表达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相关的诗句时,可以及时提出问题:大家想象诗句场景,诗人坐在长江边,看着江水逝去,评说历史人物,你认为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结合教师的问题引导,分析诗词的语言风格,了解景色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利用修辞手法实现对诗词的全面优化和理解,发展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三、挖掘思想情感,助力文化素养提升

语文课程主张展现人文主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师还可以积极进行文化拓展,并鼓励学生直观思维、逻辑思维的全面提升。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不同的文化,实现对比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助力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本诗词将景色与国家命运相互融合,教师可以结合爱国文化进行讲述,此外还可以将《离骚》、《春望》等诗词也纳入阅读的范围,让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从单一的诗词内涵理解上升到中国文化的传承;随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运用线上平台将多元化的中国文化与诗词相互融合,分析诗词、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助力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完成读写结合,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还提出语文课程的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通过设计多元化的主题任务,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比如将文本阅读与写作模块融合,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助力教学形式的优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红楼梦》的选段,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阅读相应的选段,分析红楼梦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其中的判词对人物性格以及人物结局进行猜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设计写作任务,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写出人物小传,并将自己掌握的语言技巧以及知识基础在习作中展现,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习作作品,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实现教学评价一体化模式落实的同时,确保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巩固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开展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还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理解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色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还应及时借助问题对学生的思维以及语言能力进行引导和发展,并鼓励学生积极挖掘文化内涵,实现文化自信与个人素养的提升;最后教师应该设计读写任务,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切实提升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晓艳 .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语文一体化教学策略路径 [J]. 汉字文化 ,2024,(24):120-122.

[2] 张凤玲 , 蒋祖国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 [J]. 职业 ,2024,(05):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