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路径

作者

孟静雅

天津市中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引言

在当前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也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在此背景之下,不仅要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思政素养和道德,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都进行切实增强,这样才能呈现出应有的人才培养效果。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在课程思政导向方面有效加强,确保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融会贯通,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政素养得以优化,更需要适应新时代旅游行业发展需求。

1 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作用

1.1 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通过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可以让学生具备正确三观,特别是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直接面向广大游客,其三观和价值观念认知如何对游客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的有效强化,可以让学生具备正确三观,在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等方面都有效优化,从而为其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自觉践行和有效融入,从而呈现出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效果。

1.2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使学生的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等职业道德得到有效培养,为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导游业务课程之中可以充分融入优秀导游事迹,让学生有相对应的榜样示范,并且在强化学生敬业精神,对于游客有服务意识的前提之下,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得到优化。又如,在酒店管理课程中,可以在团队项目导向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更有效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工作环境,从而在优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上体现出岗位胜任能力,为其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3 促进旅游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是旅游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德才兼备旅游专业人才,让整体的旅游服务质量得到切实提升,同时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形象,使旅游行业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有效创新和不断优化,从而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根本价值的体现提供有力保障。

2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2.1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确保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同频共振

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想确保课程思政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要对教育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结合旅游专业的具体特色,从课程内容和地方资源两个层面针对职业素养行业价值观等相关思政点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同时确保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领能够同步推进。教师要针对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内涵进行分析,匹配有相对应的思政元素明确专业课程的核心目标,然后在课程定位方面进行精准匹配,从根本上有效规避千课一面等相关问题。例如,在旅游概论课程之中可以有效确立中国旅游业的崛起等主题,并且设计相对应的专题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探究从入境游为主的全域旅游:中国旅游70 年发展脉络。通过该专题模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成就深刻感受,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行业认同感,使其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投入,助力国家文旅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在旅游地理课程之中可以突破单纯介绍景点的传统模式,确保景观欣赏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有效融合。例如,在针对黄山等旅游内容进行讲解环节,要有效融入云海、怪石、奇松等相关自然景观特征。同时也要融入生态保护条例中的游客承载量管控以及古树名木保护等核心内容。短视频案例方面要继续有效融入黄山环卫工悬崖捡垃圾的实例,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从业者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守护自然景观,同时在对西安兵马俑的讲解环节要结合考古者修复文物以及还原历史的故事,确保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旅游讲解环节不仅要针对景点进行介绍,同时也要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生命意识。

2.2 有效利用地方旅游资源,确保本土资源可以成为思政教材

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要想确保课程思政得到有效融入,教师需要在地方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方面不断增强,要确保本土资源可以成为思政教材。特别是在红色旅游资源以及非遗文化资源等项目方面要有效优化,让学生可以在家门口对相关资源有探究意识,有更大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例如,在山东省临沂市中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沂蒙山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在导游业务课程中充分融入红色导游讲解实训等项目,让学生听取沂蒙革命纪念馆以及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相关景点,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实习导游的身份撰写相应的讲解稿。讲解稿中不仅涉及战役时间、历史背景等相关信息,同时也要融入沂蒙六姐妹及红嫂乳汁救生员等革命故事,在实训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才能在讲解的过程中确保游客对于沂蒙精神有更充分的感受。如,在针对沂蒙六姐妹支援前线的故事进行讲解环节,要有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当时的导游,应该怎样向年轻游客解释沂蒙精神——小家为大家——有怎样的启示,从而确保学生在模拟讲解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场景互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充分理解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的深刻内涵。

除此之外,也要进一步联合当地红色景区切实开展志愿讲解活动,让学生在提供真实讲解服务的基础上,将红色文化传承转变为实际行动,从而确保其技能提升和精神洗礼能够得到协同推进。

2.3 创新教育方法,确保思政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环节进一步应用创新教育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案例教学法,在政法案例对比中进一步明确相关价值。在案例教学环节要尽可能选取符合行业实际、蕴含思政冲突的案例,在分析讨论反思的过程中,确保学生可以提炼相应的思政观点。例如,在导游业务课程中,在针对与游客沟通技巧的知识点教学环节,可以有效设计思政案例对比教学模式,在正面案例的引导过程中进一步选取暖心导游李娟的故事。李娟带团时发现老年游客存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会针对行程节奏进行主动调整,进一步联系景区提供相对应的轮椅,并且每晚为游客提供运车。具体讲解环节,根据老年人感兴趣的历史典故,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调整,最终获得游客集体好评。在反面案例的融入中可以选择冷漠导游王某被投诉事件。王某在带团的时候,因为游客没有购买某些项目,往往会减少讲解内容,针对游客的合理诉求,例如想多停留 10 分钟拍照,但没有进行回应,因此使得游客向旅游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形式进一步深入分析相关案例,在正反两方面进行充分论证,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和案例之中深刻理解职业道德并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服务细节。

2.4 有效强化实践教学,在真实场景中践行思政理念

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体现出思政课程的最后 1 公里的执行效果,让学生在真实的旅游服务场景中确保思政理念可以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使得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可以更有效地践行思政理念。中职院校要和当地的旅行社、景区、酒店构建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实践平台。在景区服务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安排学生在当地 C 级景区担任志愿讲解员或游客引导员。

例如,在五一假期期间协助景区完成相应的游客咨询解答、秩序维护和文明旅游宣传等相关工作,在实践中让学生有效解决各类问题,优化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确保相关思政理念得到有效融入,并内化成自身的行动自觉。又如,在酒店实习实践教育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在酒店的客房部、餐饮部进行实习,在餐饮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负责餐前准备、餐中服务、餐后收尾等工作,在实习中进一步充分融入节约粮食等相关思政理念,引导学生结合客人需求。从而确保学生可以在服务过程中践行诚信服务、节约粮食的思政理念,在实践导向之下,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得到有效优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对于中职院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来说,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在教学实践方面有效优化,通过各类知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增强,进而确保学生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中实现良好发展,同时也体现出课程思政教育导向作用,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现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育碧 .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与实践路径研究 [J]. 职业教育探索 , 2024(5):18-24.

[2] 赵柳伟 .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探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 2025(2):22-28.

[3] 孙悦 . 文旅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创新实践 [J]. 教育与职业研究 , 2024(8):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