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

作者

徐军

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一、引言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本体论”、“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创造性教育的精神”等教育理念任然有指导意义。在高中化学教学领域中,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江苏高考形式改革的落实,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不断在提高,阅读能力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以及拓展知识的关键能力之一。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方法。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2.1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与生活紧密相连,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来自于生活实际,应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情境中,惊奇的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产生、存在、应用、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2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方法论。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践操作的“做”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探索知识,在“做”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这一思想体现得尤为明显。

2.3 创造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可理解为他的理论的教学原则。重点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关键是如何来激发和培养。而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还以学生以自由,从而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与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能激发出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开展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他们敢于质疑、积极创新,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培养、提升。

三、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3.1 帮助理解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中有些知识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教材中的文字表述包含丰富的化学概念、原理、实验步骤等信息。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够找准描述中的关键字眼,从而能真正正确理解其蕴含的内容,把握化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构建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它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阅读后,是否领悟到精髓:1、反应中,所有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2、反应速率是一个平均速率,3、反应中的固体和纯液体不能用来表化学反应速率。有了这样的阅读能力,才能深入理解这一抽象概念。

3.2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的阅读,是自主获取相关的知识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阅读教材、试卷习题、课外资料、化学文献等多种资源。那些具备较强阅读能力的学生,就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主动进行学习,即使遇到问题时也能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了自我的学习能力,并且还能为以后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3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字信息需要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例如,在阅读关于元素周期律发现历程的资料时,学生们可以发现,科学家如何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观察、分析与归纳,经历了多少的漫漫时光的“洗涮”才总结出现在的元素周期律。不仅学习到科学家的严谨的研究方法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能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学思维能力。

四、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育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4.1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兴趣

1. 挂钩生活实际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量引入生活实际中的案例,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讲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就以厨房中的铁锅的生锈现象为例,让学生思考铁锅生锈的原因以及探讨怎么来保护铁锅防止生锈。然后总结出关于金属腐蚀原理与防护方法。

2.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的水污染情况、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化学文献,不仅能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还能提高阅读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4.2 践行“教学做合一”,强化阅读实践

1. 实验与阅读结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张开翅膀还以自由,让实验操作与阅读相结合:例如,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学生先阅读实验教材,掌握实验原理,正确选择仪器,识记操作要点,然后按照实验步骤动手操作,获取实验数据后再处理与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加深对已知化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 问题导向阅读:教师在情境设置时,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去阅读材料再寻找答案。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提出“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变腐蚀、氧化等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思考与分析。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总结等方式,分享到各自的阅读心得,探求到问题的答案,提高了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

4.3 实施创造性教育,拓展阅读深度

1. 鼓励质疑与创新:在化学教学的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比如,在阅读原电池原理时,引导学生思考该理论的局限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自主阅读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再思考如何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创新能力与阅读能力。

2. 开展阅读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走进高新企业或者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科普讲座,通过介绍化学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然后在分享会上,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有趣化学知识、化学故事等,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

五、教学实践与效果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选取两个平行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其中一班作为实验班,采用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教学;十一班级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法。经过半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阅读测试以及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一班学生在阅读、知识理解、信息提取与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显著高于十一班,期末考试成绩一班的平均分比十一班高出 4 分,且高分段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十一班。这些数据表明,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结论

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培育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兴趣、践行“教学做合一”强化阅读实践以及实施创造的教育拓展阅读深度等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在今后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