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郑茵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第二小学 530400
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导向,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在体验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教学质量。
一、依托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渗透传统文化。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旺盛、喜欢玩游戏的特质,教师可以通过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围绕教学主题,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在学习与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让传统文化元素能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为例。本单元包含《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 . 村居》等多首古诗词。当教师教学完本课后,可以组织带领学生一同玩“飞花令”游戏,飞花令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经常玩的一种行酒令游戏,属于雅令的一种,教师可以先将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告知学生,再组织学生玩央视版的飞花令。游戏开始时,教师可以以“梅子金黄杏子肥”中的“梅”字作为起始点,让学生围绕这个字进行诗词接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每人轮流说出包含该字的诗词或词句。由此,让学生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复习、积累古诗词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印象,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依托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在情境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在情境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情境是帮助学生吸收、理解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以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或内容为中心创设相关情境,再组织学生围绕情境,结合史实创编故事,让学生能在扮演历史角色,体验角色故事的过程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西门豹治邺》为例。《西门豹治邺》一文选自《史记 . 滑稽列传》,讲述了西门豹巧妙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并发动百姓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故事。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选想扮演的角色,再带领学生一同排演《西门豹治邺》这一课本剧。在学生排演期间,教师可以边指导学生表演,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所扮演角色的思想和心情。由此,让学生能在理解、体会角色,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依托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文化活动,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当教师教学完整本书后,可以组织一场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将知识竞赛活动中要考的题目答案发给学生,再在活动当天,从这些题目中抽出一些题目组织竞赛。教师更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活动,每当学生答对一题,即可以为小组挣得一分。由此,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例如,以传统文化知识竞猜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将“春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熬夜守岁是哪个节日习俗?”等 150 道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练习题传给学生,而后,再从这 150 道题目中抽选出 50 道题目作为精彩题目。教师可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答对有奖品。由此,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距今已有千年传承历史。在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组织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在体验与感受的过程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吸引更多学子加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大部队中,让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无限精神魅力能在小学课堂中得到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 肖志祥.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传承路径探讨[J].新课程导学 ,2024,(33):111-114.
[2] 陈其伦 . 谈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 2024,(2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