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作者

李美霞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三中学 719300

数学源于生活,是在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总结出的科学教育理论。数学也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同时,在小学阶段融合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加贴合学生的成长认知规律,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有必要以生活化视角重新审视数学教育工作,以生活化教学模式为手段,构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

一、引入生活化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沿用传统的单一性的教学模式,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而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资源,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直线、射线三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斑马线、笔直的公路、夜晚的汽车灯光等图片。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内容,探寻不同图片的差异性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线段、直线、射线的基本特征。在学习“角”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中与角相关的实际案例与模型,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知识,从中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时,可以通过创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知识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为了帮助学生感知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化情境:小明到书店购买喜爱的图书,当他选好了一本童话书与一本故事书准备结账时,他发现两本书的标价分别为 16.45 元与 14.29 元。可是,小明没有学过小数的加减法,不知道自己带的 35 元零花钱是否够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小明遇到的问题呢?

当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小组创设虚拟的超市购物场景,同时引导学生小组依据教师的口令选择相应的商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地计算相应物品的价格总和,以及需要找零的部分。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品质、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时,应重视课后作业环节的重要性,通过布置生活化实践作业,丰富课后作业形式,在调动学生完成作业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知不同的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为学生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性作业。比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通过走访、问卷等形式,了解不同群体的环保意识,如青年人、成年人、老年人、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等。同时,引导学生依据调查的数据,结合所学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将调查的数据进行形象的展示。同时,引导他们依据调查的结果,结合美术、信息技术、语文等学科知识,制作环保宣传视频与宣传单页。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具有深远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落地生花,也能够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可以转变学生的传统学习观念,促使其在积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路人,应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深入探索适合生活化模式融合的多样化策略,以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晓燕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 [J]. 家长 ,2024(35).

[2] 李春香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创新思考 [J].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5):08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