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的培训体系优化
刘渝婧
山西交投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一、优化国企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训体系的积极意义
1.1 保障企业战略方向正确
国企领导干部精准把握意识形态,就能紧紧跟随国家政策制定企业战略。工作人员依照中央及各级精神拟定学习材料,保证思想统一。领导干部通过培训提升这项能力,企业就能在重大决定时不走弯路。在新兴产业布局方面,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动产业升级,做到可持续发展。
1.2 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可以凝聚员工思想。像通过主题活动营造氛围,经过培训领导干部沟通引导能力提高,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就更好。在企业改革时,及时解读政策,化解员工顾虑,激发员工积极性,形成强大发展合力。
1.3 维护企业形象与稳定
在信息传播飞速的时代,国企很容易被舆论左右。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很强,能快速察觉舆论风险,比如开展意识形态分析研判。领导干部接受这种培训,在舆情危急时刻,可以迅速应对,通过官方渠道公布准确信息,守护企业的形象,维持企业正常运转。
二、优化国企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训体系的具体措施
2.1 完善培训目标,明确能力提升方向
按照领导干部所处层级的不同,精确规划培训目标。针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培训的重点在于提升其与员工日常交流沟通的能力,从而做到及时察觉员工思想上的波动,并采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化解矛盾。同时可以组织多次党建活动,基层领导干部通过培训,要熟练掌握在这些活动里同员工互动的技巧,有效地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增进员工的认同感。至于中层领导干部,则要加强对跨部门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能力,学会把各方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培训后能够在部门之间产生思想分歧时,快速地协调处理,保证企业整体工作顺利进行。高层领导干部需要有从宏观上把控企业意识形态战略的水平,掌握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培训目标要使其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充分考虑意识形态因素,引导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比如在组织主题宣传活动上,领导干部培训之后要掌握策划、组织、引领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的能力,保证活动能有效地传递企业正能量,加强员工意识形态的认识;在面对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善于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报告里面找到深层次的信息,给企业决策给予有力的支持。
2.2 充实培训内容,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
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培训时,既要安排领导干部读原著,也要请专家做深入解读,联系实际案例剖析理论怎样用于企业管理。比如从落实中央精神入手,看怎样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让领导干部体会到理论精髓,把它们用到企业日常管理当中去。
系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政策法规,像《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培训的时候把政策法规重点细致地讲一遍,再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按照每项工作规定怎么去做的要求,包括企业宣传工作,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等,看是否符合政策法规,有没有违规犯错的地方。还要请专门研究法律的老师给大家讲讲案例,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
在培训过程中,教授领导干部使用专业工具来开展舆情监测工作,比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随时把握网络舆情走向。以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为例,培训领导干部怎样从众多舆情消息里找出有用信息,尽快察觉到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还要学会新媒体流传手段,知道怎么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这些新媒体渠道去制作并公布具备吸引力的内容,宣传公司良好形象,指引网络舆论方向。
2.3 创新培训方式以提高实效性
全面搜集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创建案例库。比如企业通过举行线上线下融合的主题宣传活动,切实优化了员工的凝聚力以及企业的社会形象;又或者企业因为没有及时回复网络舆情而造成企业名誉受到损害等情况。安排领导干部展开案例探讨剖析,促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深刻体会案例背后蕴含的缘由及其解决办法。培训教师在探讨期间加以指引并给出评价,助力领导干部归纳经验教训,加强自身工作水平。
精心设计模拟场景,比如模拟网络舆情爆发、员工思想冲突等复杂情形。在模拟网络舆情爆发的场景里,设置不同的舆情事件,比如产品质量舆情、企业社会责任舆情等,让领导干部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企业新闻发言人、舆情监测专员、危机公关负责人等,在模拟环境中开展实战演练。按照文档中关于会议组织、沟通协调的经验,锻炼领导干部在压力下的应急处理和沟通协调能力。演练结束以后,组织领导干部展开复盘总结,剖析演练过程中的长处和短处,持续改良应对策略。
线上搭建学习平台,上传大量学习资料,比如视频课程、电子资料、在线测试等,领导干部能够利用闲暇时间来学习,还能通过在线测试来查验自身学习成果。线下开展集中授课、案例研讨、模拟演练之类的活动,集中授课邀约专家学者展开深度解读,案例研讨组织领导干部展开小组探讨,交流心得体会。线上线下互相弥补,提升培训灵活度与成效。
2.4 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以确保培训成效
从知识掌握、能力改善、工作成果等诸多层面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就知识把握而言,通过闭卷考试、写论文之类的方法考查领导干部对于意识形态理论知识以及政策法规的认识与掌握情况;在能力加强方面,利用模拟演练、真实事例剖析等手段考量领导干部在舆情处置、员工思想引领等方面的能力改变状况;而关于工作业绩,则按照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效果来评定,比如员工思想稳定性、企业舆情事件出现率、企业在社会上的名声等等。
培训之前做个摸底测评,用问卷调查法、能力测验之类的办法了解清楚领导干部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水平以及培训需要,从而给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培训期间按照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状况、小组讨论投入度等来开展过程评价,尽快找出领导干部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改变教学内容与方法。培训结束之后去关注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通过定时回访、工作成果评定等手段来考量培训给他们的工作能力及业绩带来的长远影响。
把评估结果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晋升紧紧联系起来。对于培训效果明显,工作表现好的领导干部,在绩效考核时予以加分,在晋升时优先考虑;对于没有达到培训要求的领导干部,安排补考或者重新培训,直到符合标准。还要把评估结果反馈给领导干部本人,让他们清楚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制订个人发展计划,促使领导干部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结语:
优化国企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训体系,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通过这些办法,可以加强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给企业的发展给予稳固的思想保证。国有企业应当持续关注时代的变动,不断改进培训体系,促使企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君芳 , 夏威夷 . 国企领导干部如何强化决策力 [J]. 中国石油石化 ,2025,(06):70-71.
[2] 王秉俊 . 浅析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优化 [J]. 财富时代 ,2024,(1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