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莫迪执政以来的印度教公共外交全俊磊

作者

全俊磊 刘海洋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昆明 650221

一、引言

公共外交不仅涉及政府间的互动,更包括通过文化、教育、媒体等渠道影响公众对国家的态度,印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公共外交策略和实践对于理解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至关重要。印度大国意识上升,推动莫迪政府在内政外交上更加自信,莫迪政府更加重视挖掘印度教软实力资源,增强印度教意识形态认同。在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公共外交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的印度教事业蓬勃发展,作为与中国领土接壤的大国,印度印度教公共外交必定对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教公共外交政策与实践的研究、对其公共外交动向的判断是必须且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莫迪执政以来的印度教公共外交

(一)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教公共外交的开展方式

莫迪执政后,印度通过瑜伽、宝莱坞电影等向外推广印度教文化价值观,更加突出以印度教为底色的文明身份。

1. 瑜伽外交

瑜伽起源于印度,在西方成为主流文化,大众更是通过瑜伽了解印度。莫迪执政后更加重视瑜伽对印度国际形象的作用。2014 年,莫迪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设立国际瑜伽日节,也相应提出了“瑜伽为了和谐与和平”的瑜伽节口号。新冠疫情前,每年的国际瑜伽节都有莫迪瑜伽时刻。莫迪除了将其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具,也将其作为选举前的宣传工具。在2024 年选举之前,他在民意调查中的前景似乎是不可战胜的,部分原因是他把瑜伽作为个人日常锻炼的方式和宣传工具。

2. 电影外交

公共外交下的电影发挥着信息载体的作用,往往通过其中所含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等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外国公众对一个国家的印象。2008 年印度前总理基辛格提出将宝莱坞作为印度最重要的外交工具。2022 年印度总理莫迪进一步提出,要提升包括宝莱坞电影在内的印度软实力。莫迪政府近年来对电影产业提供的财政预算总体呈上升趋势,受疫情影响出现短幅下降,2023 年公布的 2024 年财政预算中出现了大幅增长,高达30 亿卢比。印度电影的传播方式也得到了莫迪政府的支持与推广。

(二)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教公共外交的特点

1. 主体多样:政府与非政府主体相结合

在莫迪政府的印度教公共外交中,不同于传统的公共外交定义中将政府作为绝对的主导行为体,它的主体具有多元性,是政府与非政府行为体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印度政府在公共外交中扔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制定政策、财政补贴、建立国际平台等方式为电影外交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另一方面,政府直接委托制作影片将其传播给外国公众的方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印度外交部在数字媒体平台上观看量不到1000 人。在电影外交中,著名影评人、各行业领导者、侨民等各个群体,都在成为推动印度电影国际传播的行为体。

2. 方式多样:传统与新兴媒体相互补充

社交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人际交流的主要媒介。印度政府对社交网络媒体的运用非常积极,在公共外交中应用网络工具更要体现信息技术大国的特征,印度总理莫迪在推特上多次宣传印度电影,称“印度的电影和娱乐产业充满活力”,莫迪在推特上粉丝近1 亿,这对其话语的全球扩散和影响有很大的助益。

(三)印度教公共外交的局限性

1. 挑拨离间:宗教与宗教的冲突。

莫迪政府通过各种软性手段在印度国内外推广印度教徒的生活方式和强化国民对穆斯林群体的反感和恐惧心态。瑜伽在国内外的大幅推广冲击了其他民族与宗教的文化,引发了印度少数族群尤其是穆斯林群体的不满,他们认为瑜伽作为一种印度教仪式,其大范围的推广导致非印度教徒不得不被迫接受印度教的宗教文化和习惯。

2. 盲目自信:口号与实力的不符。

外交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与国家整体形象相匹配,当一个国家存在可信度较低、政策与外交宣传相矛盾、社会负面事件频发等情况时,会制约国家形象的正向发展。印度的国家形象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亚太地区低于日本和中国,利用各种外交手段大力推广“民族品牌”“印度教大国”并没有根本改善印度的不良形象。

3. 作法自毙:理想与现实的分歧。

印度试图通过强化印度教的公共外交来提升其国际地位,但这种做法与现实存在着显著的分歧。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仅仅建立在文化和宗教上,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作为支撑。如果印度过分依赖宗教软实力,而忽视了硬实力的发展,那么其大国地位的建立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难以为继。过分强调宗教身份,不仅可能在国内引发分裂,也可能在国际上限制其发展的空间,最终成为阻碍印度大国梦实现的障碍。

三、结论与启示

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在莫迪政府的领导下,其公共外交策略体现了对软实力提升的重视,尤其是在推广印度教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印度的公共外交实践显示了其在软实力建设上的努力,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在硬实力建设上的不足。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需要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结合,仅有文化和宗教的推广是不够的。印度通过瑜伽、宝莱坞电影等文化形式推广国家形象,但这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宗教和文化冲突。这对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开展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文化自信与软实力的平衡。中国在推进公共外交时,强化文化自信的同时应注意平衡文化推广与国际社会的多元文化尊重。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公共外交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和好感。同时,中国也需要在推广本国文化的同时,展现出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以避免文化冲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国际交流。

第二,多维度公共外交的构建。中国应构建多维度的公共外交策略,涵盖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形成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在公共外交中应重视国际合作与对话,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公共外交活动,更有效地与世界各国建立联系,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小萍. 印度教民族主义与独立后印度政治发展研究[M] .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5.

[2] 钟爱 , 胡文远.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对印度产生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4.6

[3] 凌胜利 , 罗梦嘉.莫迪政府时期印度外交能力建设探析 [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3.3

[4] 龙兴春.印度公共外交的资源、实践与启示[J]. 南亚研究季刊,2016.1

[5] 永辉 , 邓欣然 . 公共外交视角下的印度电影外交——路径、优势与障碍 [J].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4

[6] 时宏远.印度软实力评估:比较的视角[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9.4

作者简介:全俊磊(2000-),女,汉族,山东临沂,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南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