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性介入策略的行动研究
李维侠
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四幼儿园 065300
引言
幼儿园自主游戏是幼儿依据自身兴趣与需求 , 自行选定并开展的游戏 , 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可是, 教师在开展自主游戏时如何做到支持性介入, 既不干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又能推动幼儿发展 , 成为当下幼儿教育领域急需破解的难题。行动研究法注重研究同实践相结合 , 教师作为研究者在实际教学场景里探寻介入办法, 有益于改善幼儿园自主游戏品质。
一、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性介入策略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自主游戏给幼儿赋予了自主探索和表达的天地,教师的介入可以扩大这样的空间。幼儿借助同材料、同伴、教师的互动,在游戏里发展自己的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如建构游戏,教师适时地启发幼儿思考不同形状积木的组合办法,一方面有益于提高幼儿的空间认识能力,另一方面则利于幼儿的语言交流。因为幼儿要跟同伴讲述自己搭建的想法,这样的发展会成为幼儿以后融入社会的基石[1]。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在自主游戏支持性介入中,需具备敏锐观察、精准判断与灵活应变能力。通过持续反思幼儿游戏行为,教师及时调整介入策略,深化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理解。例如,教师观察幼儿在科学探索区操作磁铁时,发现幼儿仅关注磁铁吸附现象,却忽视对磁极作用的探究。教师随即查阅儿童科学认知发展相关文献,并与学科组教师研讨后,通过提供标记磁极的磁铁、设计对比实验任务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这一过程既促进了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也推动了教师通过实践反思与专业协作实现专业成长。
(三)优化幼儿园游戏教学
科学合理的教师支持性介入策略能够有效改进幼儿园游戏教学质量。在传统游戏教学中,教师可能因过度干预或介入不足而影响游戏的教育效能。支持性介入则强调基于幼儿实际需求与游戏发展进程,实施及时且适度的引导。这种介入方式有助于构建动态平衡的游戏互动系统,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深度学习的内在动机,进而实现游戏教学从“形式参与”向“意义建构”的转化,最终显著提升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整体成效。
二、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性介入的策略
(一)观察先行,把握介入时机
观察是教师做出支持性介入的前提,教师需要通过细致地观察来观察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以及游戏水平,同时还需要观察到幼儿在游戏时所面临的困难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随时做出介入的时间的判断,如果教师的介入过早会影响到幼儿的游戏思路。如果教师的介入过晚,也会使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而失去游戏的兴趣 [2]。
如在一次美工区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想用彩纸来做花朵,开始游戏后大部分孩子都很积极地做起来。但是有个别的孩子在坐那里发206
呆,不知道该怎样去做,老师没有马上过去指导,而是继续观察。后来她看那个孩子在看着旁边小朋友做的花,眼神里充满着想要尝试一下的神情,她于是就走过去问:“你看看这些花多漂亮啊,你要不要也来做一个?我来和你一起做吧。”那个孩子高兴地点点头。教师通过观察捕捉到了孩子的心声以及介入游戏的最佳时机,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二)个性化引导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每位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及各样的性格特色,在教师介入引领时就要依照每个幼儿存在的不一样的地方开展个性化引领。能力强的给予难度较高的任务问题让其敢于去革新求变、敢于去探究。能力弱的需要给与更多的帮助并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才会渐渐培养起他们的信心。
如建构区玩积木,有些小朋友搭出来的建筑特别复杂,有的小朋友只会搭一些简单的构造,能力强的小朋友老师可以说“你搭的这个城堡好大呀,要是再加点窗户、门之类的就更棒了”,给强一点的启发,继续让他们去创造。能力弱的孩子老师说“你搭的这座小房子真可爱,我们想想怎么能让这座房子变得更加牢固”。再来一起探索,给能力弱的孩子也提高提高。每个孩子在游戏里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
(三)以游戏伙伴身份参与,构建平等互动氛围
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营造平等、和谐的游戏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分享,也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和引导。
如角色扮演区的“超市”,小朋友们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老师也参与到游戏中,扮演了顾客的身份,挑了几个东西之后就喊到“我钱包忘拿了,这可咋办呀?”小朋友们就开始琢磨,有的说可以先欠着,过两天再拿钱,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讨论之中,大家一起想办法。其实这种以游戏伙伴的方式介入,并且是扮演了一个幼儿的角色,所以不但没有破坏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并且引发了幼儿思考,使得游戏得以继续发展。
三、结论
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性介入的策略是一项意义重大又充满挑战的工作。我们从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总结了观察先行、个性化的引导和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的介入策略,能够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发展,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幼儿园游戏教学的质量。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并改正自己的介入策略,因人而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开展教师介入自主游戏的策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自主游戏条件,让幼儿开心快乐的玩耍。
参考文献
[1] 余雅洋 , 赖竹婧 , 潘正丽 . 优化分享策略,提升自主游戏质量—以幼儿园自主游戏分享活动为例 [J]. 林区教学 ,2025,(07):109-113.
[2] 申忆琴 . 幼儿自主游戏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10):89-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