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地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分析与规建管一体化决策

作者

周海峰

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易中心 431900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高效合理的土地管理至关重要。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土地管理模式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复杂需求。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土地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对海量土地相关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分析,能够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规划、建设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规建管一体化进程,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

(一)数据采集技术

土地管理涉及多方面数据,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人口数据、经济数据等。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地面传感器等多种手段,可实现对土地空间信息的全方位采集。如卫星遥感能够获取大面积、周期性的土地覆盖变化信息,无人机测绘则可针对局部区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地面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地的物理属性及环境参数。从不同渠道采集到的数据格式多样、质量参差不齐。需运用数据整合技术,将各类数据统一到标准格式,并通过数据清洗算法去除错误、重复和不完整的数据,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二)数据分析技术

关联规则挖掘可发现土地利用与其他因素(如交通、产业布局)之间的潜在联系。例如,通过分析发现某区域内交通枢纽周边土地更容易被开发为商业用地。聚类分析则可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土地单元划分到同一类,便于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以历史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作为输入,通过训练决策树、神经网络等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土地规划提供前瞻性参考。例如,基于时间序列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根据过去多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预测下一年度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概率[1]。

二、土地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在规建管中的应用

(一)土地规划方面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现状、人口分布、产业发展需求等信息。规划人员基于这些数据,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用途分区、功能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例如,分析人口增长趋势和居住需求数据,可精准规划住宅用地的位置和面积,同时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促进产城融合。利用大数据持续监测规划实施效果,通过对比实际土地利用情况与规划目标,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优化调整。

(二)土地建设方面

借助大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土地适宜性、环境影响、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为建设项目提供最佳选址方案。如在建设大型工厂时,通过分析土地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以及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数据,筛选出既满足建设需求又能最大程度降低环境影响和建设成本的选址区域。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结合,实时采集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检测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进度滞后或质量问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推进[2]。

(三)土地管理方面

通过对多源数据的动态分析,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耕地保护、违法用地等情况的实时监测。例如,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分析耕地面积的变化,及时发现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违法用地信息精准定位,为执法部门提供有力支持。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土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三、规建管一体化决策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

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成为实现规建管一体化决策的基础。需全力打造一个全面且强大的平台,该平台能系统性地涵盖土地规划、建设、管理全流程数据。长久以来,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数据分散存储,导致数据壁垒森严,信息难以互通。统一平台的搭建,将彻底打破这一局面,让数据在不同部门间自由共享与流通。此平台具备卓越的数据整合能力,可将地理信息数据精准融合,呈现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收纳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清晰展现土地当前的使用情况;囊括建设项目审批数据,记录项目从申报到获批的全过程信息;以及纳入执法监管数据,对土地使用的合规性进行全方位监督。通过这些数据的深度融合,为规建管一体化决策筑牢坚实的数据支撑。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各部门只需通过该平台,就能实时获取自身所需的各类信息,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信息宝库的万能钥匙,进而协同开展工作,极大地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让每一项决策都建立在充分、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

(二)制定协同工作机制

要实现规建管一体化决策,明确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在土地管理中的职责与分工,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协同工作机制至关重要。规划部门肩负着把控土地宏观布局与发展方向的重任,在项目审批的起始阶段,需依据既定的土地规划,严谨地出具规划条件,为后续的建设工作设定框架与指引。建设部门则要依据规划部门给出的规划条件,充分发挥专业能力,精心进行项目设计,并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审批工作,确保项目在设计与建设层面符合规范与要求。管理部门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全程负责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保障项目建设按照审批的方案有序推进,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为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可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让各部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分享经验与见解,促进信息的充分交流。同时,建立联合审批制度,优化审批流程,打破部门之间的流程壁垒。在联合审批过程中,各部门协同作业,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减少重复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各项工作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最终实现规建管一体化决策的有效执行,推动土地管理工作高效运转。

(三)运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下,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成为提升土地管理决策水平的关键举措。该系统融合了前沿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型模拟等先进技术,具备强大的分析与预测能力,能够深入剖析土地管理中错综复杂的问题。以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为例,系统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广泛收集和分析海量的土地相关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历史数据、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生态环境指标等 [3]。在此基础上,运用模型模拟技术,对不同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进行虚拟推演,模拟出各方案实施后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效果、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通过直观的可视化展示,将不同方案的模拟结果呈现给决策者,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各方案的优劣。决策者可依据这些清晰的数据与分析结果,精准地选择出最契合实际需求的最优方案,从而实现科学决策,让土地管理决策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结语

土地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分析与规建管一体化决策的探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从关键技术的应用到实际业务的革新,显著提升了土地管理的科学性与效率。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土地管理需求与复杂的应用场景,仍需持续优化技术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深化跨部门协同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扬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超大城市规建管一体化发展研究 [J]. 科学发展 ,2024(1):11-18.

[2] 单玉红 , 赵微 , 吴孟泉 . 面向国土大数据需求的土地管理专业场景式教学模式研究 [J]. 中国地质教育 ,2024,33(2):45-48.

[3] 周新星 , 刘新富 , 刘茜 .“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5,48(0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