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杨丽琴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引言
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其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更是塑造审美情趣、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途径。群文阅读通过整合多个文本,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与总结中深入理解文本,将这一阅读方式引入古诗词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其对诗词的理解感悟和鉴赏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群文阅读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策略,推动教学实践不断完善。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暗夜航行的灯塔,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明确指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里,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决定课堂教学成效的核心要素。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教师设定目标前,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要求,把握教材编排逻辑,并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课程标准着重要求学生理解诗词深层意蕴、体会情感表达、品味语言意境。教学中,围绕《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诗词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学习,精准辨别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深入感受诗人浓烈的爱国热忱与厚重的民本理念,从而逐步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与文学素养。实际授课时,抓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经典语句,通过诵读与解析,让学生真切领悟文天祥的铮铮铁骨与张养浩的民生关切,达成教学目标[1]。
二、合理选择文本,构建群文体系
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筛选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教师需立足学情,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储备和阅读兴趣出发,围绕教学核心目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且彼此呼应、难度层层递进的诗词作品,搭建科学的阅读体系。以七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若开展“自然美景”主题阅读,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很好的组合。《观沧海》里,诗人借雄浑壮阔的大海,寄托自己的宏伟志向;《次北固山下》生动展现长江下游冬春更迭时的壮美景色,将思乡之情融入其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用“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象,勾勒出暮春的凄凉,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这三首诗从不同季节、不同视角展现自然之美,契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深入品读,学生不仅能领略诗人笔下自然景色的魅力,还能提升诗词鉴赏与分析能力,建立起对“自然美景”类诗词的系统认知。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古诗词教学常因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群文阅读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带来新活力,其中情境教学与比较阅读效果显著。 教学文言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用画面与影像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小石潭记》的课堂上,播放山林溪水潺潺流动的视频,配上古典音乐,学生仿佛置身柳宗元笔下,能直观感受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氛围,更易理解作者被贬后的孤寂心境。比较阅读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选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或者不同诗人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就像杜甫的《望岳》和《春望》,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诗歌,能发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和创作风格的不同,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2]。
四、开展多样化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古诗词阅读素养,开展特色实践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完成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单元学习后,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举办诗词朗诵比赛是巩固学习成果的好方式。备赛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研读诗词,从遣词造句入手,分析诗人情感脉络,把握作品韵律节奏。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学生要透过文字,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人生波折时的旷达胸怀,并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将这些情感传递出来。这种沉浸式学习既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此外,诗词创作大赛鼓励学生以古典诗词为载体,抒发个人情感,培养文学创作能力;诗词知识竞赛则通过趣味比拼,引导学生拓展知识储备,积累更多诗词文化常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效。评价不能只看分数,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既要关注最终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比如在八年级上册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时,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准确解读诗句中塞外风光、战争场景,以及对将士爱国情怀的理解,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收获,从同伴的反馈中获得新的思考。对于终结性评价,考试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考查,而是着重检验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和运用能力。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模式,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动力,助力学生提升古诗词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3]。
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沃土,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教师可从明晰教学目标、筛选经典文本、革新教学手段、组织多元活动、健全评价体系等方面发力,攻克教学难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不断探索精进,让群文阅读为古诗词课堂增添生机,引领学生领略诗词韵味,促进其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李其肖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成长 ,2024(6):91-93.
[2] 刘东明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J]. 广西教育 , 2022(31):56-58.
[3] 麻少杰 .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4(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