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作者

张宝花

榆树市泗河镇中心小学 130418

引言

心理品质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品格形成关键期,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尤为重要,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综合性特点,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理想平台。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心理、重技能轻品质等问题,影响学生健康发展,探究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困境,探索环境营造与活动设计两大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现状把握,问题聚焦: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面临诸多困境,教学目标设定偏重知识技能培养心理品质目标模糊,导致教师关注重点偏离忽视学生内在精神世界塑造,课程标准虽然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但实际教学中往往浮于表面未能落实到位。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规划,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积极心理品质养成资源,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常过度关注字词句段训练,忽视文本思想情感体验使学生难以从文本中获取积极心理养分。写作教学则过分强调格式规范限制学生真情实感表达,影响心理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课堂氛围营造不足师生互动形式化,缺乏真实情感交流使学生参与度低,难以产生心灵共鸣。

教学评价体系也存在明显缺陷,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缺乏科学合理评价标准与方法,家校联动机制不健全,家庭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目标脱节无法形成合力。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学校缺乏必要软硬件支持限制教学活动开展,学生个体差异性大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特殊学生往往得不到应有关注。

二、环境营造,氛围构建: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学策略

营造良好课堂环境,构建积极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重要策略,教师应致力打造民主平等课堂尊重每位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课堂布置融入积极心理元素如张贴名人励志名言、学生优秀作品等,创设温馨学习空间。教师言行举止体现积极心理品质,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活动开展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充分展示机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课堂规则制定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培养责任意识与规则意识,教学设计注重情感体验选择富含积极心理因素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朗读教学中通过声情并茂表达,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情感培养积极情绪,讨论环节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表达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与批判精神。

以三年级下册第 3 课《荷花》教学为例,环境营造与氛围构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前教师精心布置教室墙面张贴荷花图片,播放荷塘背景音乐创设荷塘月色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审美情趣。导入环节教师不直接讲解而是展示荷花生长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荷花变化自主发现荷花生长特点与美感,培养观察力与发现美能力。朗读教学中教师先范读,声情并茂展现荷花亭亭玉立姿态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然后组织多种形式朗读如小组轮读、配乐朗诵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魅力体验成功喜悦。词语教学突破传统解释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演理解亭亭玉立等词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加深理解印象,教师设计荷花赞美会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学过词语,从不同角度赞美荷花培养表达能力与积极情感。课堂讨论荷花美在何处问题时教师耐心倾听每位学生见解,对独特想法给予肯定鼓励营造宽松讨论氛围,培养学生表达勇气与创新思维。写话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心中荷花形象,强调真情实感表达增强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课堂评价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与情感体验,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学生表现,增强成就感与自信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活动设计,方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实施路径

科学合理活动设计与方法创新,是深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中设计感动瞬间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捕捉文本感人片段交流心灵触动,培养感恩情怀与积极情感。人物形象分析时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品格特质,内化积极品质,写作教学开展生活美景主题写作,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美好培养乐观心态与审美能力。口语交际活动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如模拟采访、即兴演讲等,培养自信表达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经典诵读活动中精选积极向上篇目,通过反复诵读使优秀文化精神内化为学生心理品质。项目式学习围绕家乡文化环保行动等主题开展,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思维导图应用于文本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增强学习成就感。

以六年级下册第 1 课《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活动设计与方法创新贯穿始终,教师创设虚拟时空隧道带领学生穿越回老舍先生笔下北京春节,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北京春节图片、视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文化认同感。引入文化探究小组活动将全班分成饮食文化组民俗活动组人情往来组,负责探究文本中相应内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责任意识,角色体验环节让学生扮演文中不同角色如卖年货商贩、看庙会孩子等,通过情境对话展现春节氛围增强文本理解与表达能力。文化对比讨论引导学生比较当代春节与文中描述北京春节异同,思考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培养文化自信与批判思维,拓展项目春节文化调查学生利用假期走访社区老人,了解春节风俗变迁,制作调查报告锻炼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悟中华文化包容性与生命力,体会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培养文化自信与人文关怀,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知识学习与心理品质培养并重,通过多元活动设计与方法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培养积极乐观心态、团队合作精神与文化自信心。

结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过程中,应准确把握现状找准问题根源,采取有效策略,通过营造良好课堂环境构建积极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通过科学活动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深化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环境营造与活动设计两大策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努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 杨艾嘉 .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21.

[2] 李湘玉 .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 打造轻负高效语文课堂—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上旬 ),2023(1):54-56.

[3] 龙赛江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策略 [J]. 明日 , 2019,000(046):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