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政府办公室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范化问题及改进策略

作者

李佳男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保障中心 137200

引言

当前,许多政府部门的电子档案管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从系统治理的维度,深入剖析当前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规范化瓶颈,尝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体系,以期为实现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安全保管与高效服务提供实践路径。

一、政府办公室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规范化问题

(一)格式标准不统一

当前,各业务科室乃至个人在起草办理文件时,往往基于自身习惯,采用种类繁多的文件格式。公文可能源自不同版本的 WPS 与Office, 形 成 .doc、.doc σX 等多种格式的现象;图像文件则混杂着JPG、PNG、TIF 等不同压缩标准的类型;至于音视频档案,其格式更是五花八门。许多格式属于私有格式,其技术规范不公开,依赖特定商业软件进行解析,一旦该软件停止更新,这些电子档案极有可能在若干年后就无法读取。

(二)分类方案粗放

许多政府办公室仍沿用传统的的分类方法,现有的分类方案往往没能深入到具体的事务活动或项目本身,导致同一项重点工作所产生的电子档案被割裂存放。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了检索效率的低下,分类的模糊性也使得电子档案的鉴定处置工作失去了可靠依据,哪些档案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哪些在一定期限后即可销毁,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流程。其结果就是大量无价值的档案与珍贵档案混杂在一起,被不加区分地投入存储系统,使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在数据废墟之中。

(三)存储安全风险

在物理层面,存储电子档案的硬盘等介质存在固有的寿命极限,其自然老化乃至突然性的物理故障,都可能导致数据的永久性丢失。在系统层面,承载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存在着没被发现的漏洞,极易成为网络攻击的靶点,黑客入侵等恶意行为可能导致档案被加密、窃取或篡改,对国家信息安全构成致命打击。

(四)专业人才匮乏

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通常精于纸质档案的整理保管,但对信息技术、网络安全乃至数字保存领域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而办公室内的信息技术人员,虽精通网络,却又普遍缺少档案管理的基础以及对档案工作的理解。“懂技术的不懂档案,懂档案的不懂技术”的割裂局面,导致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常常陷入“两张皮”的困境,先进的系统无法被有效利用,规范化的流程无人推动执行。加之部分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人员编制、职称晋升和培训资源上投入有限,使得人才队伍的建设滞后于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二、构建规范化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政府办公室应牵头制兼具权威性与操作性的《电子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必须穿透原则性表述,明确界定从电子文件生成、流转、归档到长期保存、销毁处置全流程中各环节的操作规范、质量要求、责任主体与完成时限,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出台并强制执行统一的电子文件格式清单,强制要求各业务系统在生成文件时即采用OFD、PDF/A 等国家推荐的长期保存格式,从源头封堵格式杂乱的风险。同时必须设计一套结构化的元数据方案,把成文时间、办理流程、业务语境等背景信息与电子文件本身进行刚性绑定。

(二)推动技术赋能,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

攻克管理难题必须依靠技术赋能,核心是建设或升级一个集“收、管、存、用”功能于一体、能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系统必须通过标准接口与政务 OA、各业务办理系统乃至上下级单位的相关系统实现深度无缝集成。在平台中应深入应用新兴信息技术以提升管理智慧化水平,例如引入区块链技术,利用其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构建电子档案流转利用的可信日志体系,任何一次调阅、修改或授权行为都能被永久地记录,极大增强安全性。

(三)优化管理流程,实现精细闭环管理

必须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精细化再造,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闭环。首要任务是基于政府职能,设计一套逻辑清晰、层级分明、覆盖所有业务活动的电子档案分类方案,为高效检索提供可能。必须严格执行定期清理机制,组建由档案人员、业务专家和 IT 人员共同参与的鉴定小组,依据明确的保管期限表,对到期档案进行价值复审,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履行审批程序后予以销毁,从而有效减轻系统存储压力,优化资源配给,让核心数据价值凸显。在利用环节,要基于“最小必要”原则设计精细化的权限控制模型与便捷的在线申请审批流程,在筑牢安全保密防线的同时,尽可能简化合规利用的手续,推动档案信息在授权范围内的安全共享,最大化发挥其资政惠民的价值。

(四)完善保障机制,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规范化管理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离不开必要的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方面,要大力实施“档案 +IT”的复合型人才培育引进战略,通过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等方式,打造一支专业队伍,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职称晋升通道。安全保障方面,在严格管理权限的同时,综合运用加密存储、入侵检测、防病毒、异地异质备份等技术,配以 7*24 小时的应急响应机制,保证电子档案数据的绝对安全。最后,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审计机制,定期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合规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进行审计检查,把管理成效纳入相关工作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结语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驱动下,政府电子档案的管理质量直接关乎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公共服务的高效性。面对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背景,推动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是关乎数字时代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命题,因此要从理念、技术与制度层面进行系统性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高瑜 . 新环境下不动产登记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J]. 兰台内外 , 2025(3):23-25.

[2] 龙家庆 , 邵亚伟 . 数字管护视角下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策略研究 [J]. 档案管理 , 2023(1):41-44.

[3] 张月凡. 系统思维下期货交易所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研究[D].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