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探索

作者

屈永芳

云南省腾冲市第五中学 679199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其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纪律约束和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

1 心灵对话架桥梁,情感共鸣促成长

高中阶段个体心理发展呈现显著波动特征,班主任需重构沟通范式。传统层级化对话易引发疏离感,尝试建立平视关系成为关键。具体操作上,固定时段组织的“心灵茶话会”创造非压力环境,某次活动中学生主动提及家庭变故引发的失眠问题,班主任通过持续点头与记录姿态传递重视。当学生叙述数学期末考失利时,介入时机选择在批改作业间隙,采取“试卷边缘写建议”方式替代直接谈话,三天后该生主动携带错题本求助。肢体接触需谨慎把握,体育课后对扭伤学生搀扶至医务室的过程,简单询问疼痛程度比说教更有效。个别谈话地点选择也需考量,图书馆角落的对话效果明显优于办公室,书架形成的半封闭空间降低防御心理。语言模式调整实例体现在:将“为什么没交作业”转化为“最近是否遇到时间安排困难”,后者引发学生透露照顾患病祖母的实情。情感联结建立具有累积性,某班主任坚持每月收集匿名烦恼纸条,其中关于父母离异的信息促使联系学校社工介入。这种持续互动逐步形成类家庭支持网络,某住宿生自发将班主任备注为“校园紧急联系人”。沟通策略转换直接影响压力应对方式,上学期出现焦虑症状的女生在获得晚自习弹性离校许可后,情绪躯体化反应明显缓解。实践表明,对话深度比频率更重要。

2 多元活动拓视野,身心共育绽芳华

高中阶段学业压力显著,学生常处于持续的紧张氛围中,易滋生倦怠感。班级管理创新要求班主任主动介入,设计多维度的活动干预机制以缓解此状态。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知识传递,精心策划的班级活动能有效构建缓冲空间,促使个体压力释放与认知视野拓宽。以主题班会为例,其价值不仅在于信息传递,更在于创造深度参与的平台。设定“环保从我做起”、“感恩父母”、“团队合作的力量”等具体议题,学生通过自主编排的演讲、小品或分组辩论形式介入话题核心,这种沉浸式体验迫使参与者超越表面认知,在观点碰撞中深化对议题的理解维度,过程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然得到锤炼。体育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或拔河比赛,其意义远超体能消耗层面。当学生为共同目标在赛场协同对抗时,身体机能得到直接锻炼,更为关键的是,赛场情境天然激发的集体荣誉感与瞬时决策需求,强化了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的实践融合,个体在相互支持的即时互动中感知群体联结的力量,班级凝聚力随之具象化。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环节,例如志愿者服务或社区调研,构成另一种关键经验。

3 家校携手筑防线,共育幼苗向阳生

家庭环境奠定学生发展起点,监护人角色具有初始教育影响力。高中阶段班主任推动的家校协作机制,对青少年身体与心理状态发展具备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建立这种协作需要班主任主动构建对话渠道。面对面会议是基础形式之一,此类集会中教师向监护人同步学生在校的学习进展、情绪反应模式以及集体活动参与度。这种信息同步使家庭能更完整把握学生的校园生活全貌。专业资源的引入强化协作深度,班主任可协调“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类主题讲座,这类活动为监护人解析特定年龄段的认知特征与情感诉求,传递实用互动技术。另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讲座则聚焦行为塑造策略。这些知识输入直接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现代通讯工具扩展了互动维度,微信群或 QQ 群成为即时信息交换平台。教师在此分享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显著时刻,例如运动会中的竞技场景、文艺汇演中的创造性展示。监护人通过这类动态捕捉到子女的成长轨迹变化。同时该平台支持反向信息流动,家长可反馈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样本或遭遇的特定困境,促成教师与家庭的协同诊断。家庭访问构成更深层认知手段,班主任通过实地观察学生生活空间获得家庭氛围的烙印。访问过程中需进行双向坦诚对话,教师了解监护人的培育目标与方法倾向,同步传递学生在校行为模式与适应状况。这种交换推动形成针对个体的培育方案调整。家校协同运作的本质在于资源整合,使教师与监护人形成观察学生身心变化的双重视角,及早识别潜在问题并介入,为青少年发展过程构建支持性框架。

综上所述,通过心灵对话,班主任能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多元活动,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放松身心,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家校携手,家长和班主任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赖淼.高中班级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华夏教师,2025,(19):47-49.

[2] 陈红英 .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J]. 中国新通信 , 2025,27(09):83-85.

[3] 马桂娟 .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人文关怀策略 [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24,40(04):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