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朱万霞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第一小学校
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不光负责字词积累工作,还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步骤,伴随教育观念的革新,单一机械记忆难以契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识字教学,着重在识字进程中整合语言理解能力、思维训练成效、学习方法运用和情感态度养成,助力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根基。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构建的关键阶段。目前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大量教师还是以自身讲解为主要形式、学生抄写为次要补充,课堂活动既无趣又少互动,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欠缺,难以充分激发学习热情,识字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度欠佳,教学常局限于书本范畴,缺少真实情境与实际应用,阻碍学生将所学汉字与生活体验相融合,抑制了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的提高。[1]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推动自主认知、助力知识吸收的关键要素,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准和注意力集中时长有限,若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易引发学习倦怠与被动学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识字教学,除让学生掌握字词外,还需提升自主学习力、思维水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借助丰富又好玩的教学举措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致,还应把识字与日常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相融合,让兴趣与习惯达成良性循环。[2]
以小学单元教学内容“动物”为例,教师可开展“汉字接龙”游戏,把诸如“猫、狗、鸟、鱼”之类的生字连接起来,让学生依次说出一个字并在黑板记录,另外的同学按照提示添加相关词语,构建互动体系,课后引导学生制作“动物识字卡片”,每日记载新学文字,试着用这些字组成简短语句,像“我有一只小猫”,逐渐培育自主识字的习惯,利用游戏和日常记录手段,让学生于愉悦氛围中积极开展学习,同步培育兴趣与习惯。
将兴趣引导与习惯塑造相融合,让学生于主动投入中达成识字任务,进而构建自主驱动的学习形态,这既提高了识字成效,又为低年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筑牢根基。
(二)情境创设,生活融通
在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表现为具体形象化,难以自主理解抽象字词,情境营造能把生字嵌入真实或虚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于具体语境领会字义、熟知用法,借实践活动强化记忆,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情境识字手段,既助力学生认识汉字,更推动观察力、表达力与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让知识、能力与情感达成有机融合。
以小学单元教学内容“水果”为例,课堂上教师可开展“校园水果市场”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水果售卖或采购的模拟活动,借助对水果的观察、触碰和描述达成字词识记,像“苹果、香蕉、西瓜”,教师带领学生利用新学的字去制作小广告或是记录交易情形,在小组里展开交流,像“我买了一个大苹果”,借助角色模拟与真实场景运用,学生既掌握了生字,又提升了语言表达和实际操作能力,达成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的有效结合。
情境化识字教学可显著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与字词领悟力,推动语文知识由书本融入生活,助力低年级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进步。
(三)注重评价,促进发展
有效且恰当的评定,是助力学生成长的重要部分,针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评价不应只看重记忆数量与书写的正误,更要聚焦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还有自主学习习惯的塑造,多样化评价机制包含过程性评估、表现性测评和自我评定,可促使学生聚焦学习进程、审视学习策略,进而构建积极的学习闭环,最终推动核心素养进步。[3]
以小学一年级“日常用品”教学单元为例,教师可创建“识字小达人”档案,对学生每周新识汉字、书写状况以及小组活动里的表达与协作表现予以记录,开展以周为单位的互评与自评活动,促使学生审视自身识字水平、表达明确程度及参与状况,并拟定改进方案。以学生描述“桌子、椅子、书包”为例,可开展小组汇报,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估,而非仅考核正确与否。
多元评价方法能引导学生聚焦自身能力拓展与学习过程改善,由此构建自主学习与自我提升的良好循环,对低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塑造有益。
三、结语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要从兴趣唤起、生活衔接和科学评判三个维度开展系统性设计,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与评估体系,学生既能习得汉字知识,又能培育自主学习、思维以及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达成“学为用、知行合一”,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完善识字教学举措,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金雨时 . 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 ,2023(23):94-96.
[2]叶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15):74-77.
[3] 李慧 . 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 传奇故事 ,2023(3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