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策略探究

作者

刘应红 徐辉

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完全小学 474182

课堂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师生互动水平乃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时,应秉持激励与引导原则,摒弃笼统、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做到适时精准点拨,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课堂评价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致力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提升教学效率。基于此,以下将依据实际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五个维度深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策略。

一、诙谐幽默,调动参与热情

语文课堂中,幽默风趣的评价语犹如润滑剂,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悦身心,进而极大地调动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与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巧妙引导学生领悟知识与道理,为语文课堂增添亮丽色彩。

例如,在讲授《咕咚》一课时,教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在脑海中勾勒故事情节。一位学生朗读时声音较小,尤其是读到小动物大喊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这句时,未能充分展现出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待该学生读完后,教师走到其身旁,幽默地评价道:“面对危险,你可真淡定呀!要是声音再洪亮些,把那种恐惧的感觉表现得更强烈些,相信其他小动物肯定会跟着你一起跑啦。” 学生听后欣然接受,再次朗读时表现得绘声绘色,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这种幽默诙谐的评价方式,契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够有效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

二、恰到好处,享受学习乐趣

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师应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深入挖掘其潜力,运用精准恰当的评价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以《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为例,当一位学生朗读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这句时,感情表达不够到位,教师评价道:“你读得很认真,但未能充分读出课文中所洋溢的热情哦。傣族人民见到周总理,那可是满心的兴奋与欢悦呀。” 随后,教师又请另一位学生朗读,该生有了明显进步,教师评价:“读得不错,已经能让人感受到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那份热情了,不过要是能再添几分热情就更完美了。” 当第三位学生朗读效果极佳时,教师由衷地称赞:“听你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而且你要感谢前面两位同学哦,是他们的朗读启发了你呢。” 如此恰到好处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又指出了不足之处,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饱含深情,引发学生共鸣

若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语言冷漠、毫无感情,极易引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反感,导致学生不愿配合教学,使课堂陷入沉闷僵局。为规避此类情况,语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饱含深情的评价方式,力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满足其心理需求。同时,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语来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与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次以 “日出” 为题的作文课上,一位学生的作文表现出色,中心明确,文笔优美,生动描绘出一幅宁静、绚丽且神秘的日出图景。教师走到该学生身边,诚恳地评价道:“你的作文写得太棒了!在描写日出时,巧妙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你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写作心得呢?” 此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种饱含深情的评价方式,如春雨润物,能够深入学生内心,实现心与心的沟通,让学生在感受到教师认可的同时,更激发了其对语文写作的热爱与积极性。

四、创新多变,培养综合能力

具有创新性的评价语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采用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评价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拨与指导,为语文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评价语不应拘泥于固定模式,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课而异、因人而异。

比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时,一位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十分投入,恰逢学习园地中粘贴的恐龙贴纸掉落。教师灵机一动,借题发挥道:“你读得实在是太好了,瞧,墙上的恐龙都被你的朗读所打动,忍不住为你喝彩啦!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个恐龙贴纸送给你吧。”教师将贴纸递给学生,学生满心欢喜,这一举措也引发了其他学生的羡慕之情,大家纷纷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瞬间达到高潮。创新多变的评价语形式丰富,如个性化的小奖品、独特的荣誉称号等,教师需不断探索与尝试,挖掘出契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评价语,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更好地打动学生,培养其综合素养。

五、人文对话,营造融洽氛围

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致力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增进师生情谊。根据 “新课标” 要求,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的评价语必须充满人文关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例如,在教授《七律·长征》时,为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受长征精神,教师说道:“这首《七律》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创作的经典之作。下面,请大家积极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来为你们解答。如果谁提出的问题老师一时答不上来,那老师就拜你为师哦。” 一句 “拜你为师”,瞬间拉近了师生距离,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真诚与平等。学生们纷纷认真思考,积极提问,课堂呈现出一派热烈的学习景象。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与发言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满足学生渴望被关注、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以人文对话式的评价语巧启学生智慧,彰显小学语文课堂的人文关怀,营造出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其导向与教育功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评价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之路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