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冯亚楠
德州交投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 253000
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技术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建筑施工是建筑工程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1.1 地基施工
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必须严格控制开挖的底层间距,开挖底层间距为200mm ,有助于保证地基均匀受力,有效避免因土方开挖过深或过浅造成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在分层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提前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场地清理工作,清理开挖区域的杂物和积水,防止开挖区域受到地基土因素的影响,出现大幅度扰动。在某些工程项目中,地基局部可能会遇到软土层,软土层的承载力较低,如果不加以处理,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因此,对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即对其进行地基换填,换填材料通常选用砂石、碎石等高强度材料,并采用分层平铺的方式进行回填处理,将每一层土层厚度控制在 25cm ,避免地基出现回填不均匀的问题。
1.2 钢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钢筋加工:在加工前,仔细检查钢筋标识,严禁使用没有标识或质量不达标的钢筋;在钢筋加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按照加工清单进行操作,并利用机械设备辅助钢筋加工,保证加工精度。钢筋绑扎:第 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先对工程轴线、门洞线、墙边线等进行明确标识。同时,施工人员要对现场的钢筋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钢筋的型号、规格、强度等,确保所用钢筋符合设计要求。第 2,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条件合理安排钢筋绑扎的顺序,避免出现交叉作业或施工冲突。在绑扎过程中,先进行纵向钢筋的安装,再进行横向钢筋的绑扎。第 3,绑扎底板钢筋时,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给竖向钢筋,确保钢筋之间不互相干扰。第 4,框架梁节点区域的钢筋较为密集,并且相互交错,因此要将梁顶部的钢筋间距控制在 25~30mm ,并在下方放置保护垫层。第5,采用镀锌钢丝绑扎钢筋,确保钢丝扣与钢筋匹配。绑扎完毕后,将多余的钢丝部分向内弯折,避免钢丝外露。钢筋位置控制:在进行钢筋安装前,要科学设置梁底模板,确保模板稳固。按照施工流程,将梁钢筋及柱部加密箍筋逐一放置,并通过扎丝将钢筋固定在预定位置,确保钢筋位置不发生移动,再对梁侧模板进行封闭处理。为保证钢筋位置准确,本工程应用了多项技术措施:第 1,施工过程中使用了钢筋定位器和支撑系统,提升钢筋的稳定性;第 2,剪力墙的钢筋基部应用梯形定位套箍进行调整,防止主筋发生偏移或破损,确保钢筋位置始终符合设计要求;第 3,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三维数据,精确测量钢筋的位置、形态和尺寸,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1.3 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水平越来越高。在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其控制要点,从而切实地增强施工工艺的能力。控制要点之一就是:针对其应用的材料特性以及周围的建筑环境要素等做好相应的工作,以便于对混凝土的表面平滑、强度等方面做出更有效的保护,同时由于其必须承受很大的负荷,这也就必须从成模工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做出正确的控制和。依据实际情况和施工标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需精心制定支模施工设计、工序设计及混凝土材料配比等,这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管理。合理的浇筑工艺和振捣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此外,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对保证其强度增长和防止裂缝十分重要。施工单位应根据季节和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覆盖薄膜、洒水养护或使用保湿养护剂,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应用措施
2.1 健全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与完善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有利于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并有效加强各环节施工技术操作规范,以制度手段提高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效能,实现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精细化。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参建主体,共同制定绿色节能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不同专业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必须严格按照现有规章制度开展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及时发现潜在质量隐患,又能规避二次返工。其次,明确划分责任范畴,压紧压实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责任落实,使全体参建人员均能明确意识到加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员质量管理责任意识,实现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各环节精准渗透,以减少施工阶段能源消耗和规避环境污染风险,以促进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最后,以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标准为依据,并在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基础上,构建与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相配套的评价机制,通过综合性、全面性评价,了解绿色节能建筑施工质量情况和技术管理效益,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现有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方案,以保证施工技术方案实施具有绿色性、环保性、节能性。
2.2 加强技术交底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是指在施工前 , 通过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 使其清楚的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工序流程 , 并将这些内容传递给每一位操作人员, 使每一位操作人员都能正确、熟练地操作工程项目。同时,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 以确保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工作是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 其作用是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 从而提高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同时 , 要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关 , 保证每一道工序都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另外 , 在技术交底过程中还应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和质量问题 ,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2.3 提升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效地合作、协调,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技术得到高效的管理应用。为此,行业内必须切实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一方面,针对一些复杂的地基施工项目,相关部门应建立一支专业水平更高的团队,并保证团队负责人在管理方面、技术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科学地组织和管理日常施工细节。期间,负责人还要做好团队建设,确保成员之间能够高效地进行沟通协作,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施工任务,实现施工技术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为了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还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施工中能够采用先进的地基施工技术和管理工具,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全面掌握施工过程,有效管理资源和风险,可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贾兰芳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浅析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3,21(5):59-61.
[2] 田雨滋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J]. 建筑与装饰 ,2023(20):67-69.
[3] 任 国 东 . 论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管 理 措 施 [J]. 建 筑·建 材·装饰 ,2024(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