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郭剑瑜
身份证号码:350521198412160066
引言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技术已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高效、可靠、智能的运行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模式识别与自主决策能力,成为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应用的深入,技术融合壁垒、网络安全风险、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因此系统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探索发展趋势,对推动行业技术革新、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重要性
1.1 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调度与精准故障诊断,显著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在智能电网领域,负荷预测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关键环节。传统预测方法难以应对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而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可整合历史用电数据、气象信息、经济指标等多源数据,实现超短期、短期的精准负荷预测。如国家电网采用 LSTM 神经网络模型后,预测准确率提升至 97% ,有效优化了发电计划与电力调度,降低了弃风弃光率,减少了因负荷失衡导致的停电事故。在故障诊断方面,人工智能能够快速处理海量设备运行数据,识别潜在故障特征。
1.2 优化电气设备设计与制造
在电气设备设计环节,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仿真与参数优化,革新传统设计模式。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算法,能够在复杂的设计参数空间中快速搜索最优解。在制造过程中,人工智能助力实现智能制造与质量控制。工业机器人结合机器视觉技术,可对电气设备零部件进行高精度装配与缺陷检测。
1.3 降低运营成本与人力依赖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运维与能源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营成本。在运维领域,预测性维护系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前制定维护计划,避免了传统定期维护的盲目性与过度维护。在能源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可实现对电力消耗的动态优化。商业楼宇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室内人员活动、光照强度、外部电价等信息,自动调节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策略。人工智能还减少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如智能巡检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高压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安全风险,提高了运维效率。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2.1 智能控制系统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智能控制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凭借强大的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难题。模糊控制技术则基于模糊逻辑规则,能够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实现对系统的精准控制。在智能楼宇的电梯群控系统中,模糊控制算法可综合考虑各楼层的呼叫信号、电梯当前位置与负载情况,动态分配电梯运行任务,使乘客平均候梯时间缩短 25% ,有效提升了楼宇交通效率。
2.2 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
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重要应用方向。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大量设备历史运行数据的学习,构建故障诊断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设备故障。在高压输电线路监测中,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线路绝缘子的红外热像、局部放电等数据进行分析,可实现绝缘子劣化、导线断股等故障的早期诊断,诊断准确率高达 95% ,相比人工巡检效率提升数十倍。预测性维护系统则进一步将故障诊断前移,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预测设备故障发生的时间与类型。
2.3 智能电网与能源管理
在能源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实现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在智能电网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电网的自愈控制。通过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和并网控制的强化学习算法来实现新能源消纳率升高至 98% ,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当电网出现故障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愈控制系统毫秒级定位故障,自动隔离故障区域和优化重构电网拓扑,恢复非故障区域的电力供应,大大减少停电时间。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发展趋势
3.1 技术融合与创新
电气工程自动化将迎来新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及量子计算机均将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得到有效的运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将会使得电气设备彼此连通、相互协调,物联网将会在每台电气设备上布置大量的传感器来搜集该电气设备运行数据并上传至云端上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完成对电气设备的分析,建立设备的数字双胞胎,从而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的全寿命周期有效管控。而量子计算机将会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处理速度,将电气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实现对于复杂电气系统的有效调度、高功率数据的处理,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运用更加深入。
3.2 应用拓展与深化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各个领域,应用的人工智能将不断范围拓展与应用层面更深层次。在新能源领域,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中太阳能、风能等装机比例的快速增加,人工智能将在新能源领域的发电预测、储能系统优化控制、储能优化控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智能建筑、智能住宅领域,将实现对电气系统的智能化、个性化的自适应控制,使电气系统的学习用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用电需求,可使电气系统自动化地优化调节照明、空调、电器等系统,形成更舒适、绿色能源的智能建筑物和汽车,为人们提供更佳的生活体验和更佳的工作环境。
3.3 人才培养与安全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今后高校和职业院校将加强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专业的融合、优化,强化课程设置,打造既懂电气,又懂人工智能的算法的复合型人才。在安全方面,要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网络安全和伦理等问题,未来要加强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建立相关标准,避免出现黑客入侵、数据泄露等安全事故。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关键引擎,在提升系统效能、优化设备全周期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尽管当前面临技术融合难题、安全伦理挑战与人才缺口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跨学科协作的深化,以及安全规范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人工智能将与电气工程自动化实现更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方向持续迈进,为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婷婷,黄雨莼.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2024,(12):160-162.
[2] 冯娟.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运用[J]. 信息记录材料,2024,25(12):64-66.
[3] 彭 竞 达 . 智 能 技 术 在 自 动 化 控 制 系 统 中 的 应 用 [J]. 集 成 电 路 应用,2024,41(11):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