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

徐野青

辽宁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110022)

摘要: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突出,对结构安全与耐久性影响大。本文剖析裂缝成因,涵盖材料、施工、环境及设计等方面,并提出相应防治举措,为提升桥梁施工质量提供支撑。

关键词: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治

一、引言

桥梁是交通基建的关键,其质量关乎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混凝土因具备良好可塑性、较高抗压强度及成本优势,成为桥梁建设的主要材料。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频繁出现。

二、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2.1 荷载裂缝

桥梁受静载、动载及次应力作用产生荷载裂缝,分直接与次应力裂缝。构件受力产生拉应力,超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形成裂缝,常贯通部分或全截面,大跨径桥梁主梁底部易现。

2.2 收缩裂缝

常见收缩裂缝有塑性与缩水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后短时间内,水泥水化致水分蒸发、骨料下沉,产生塑性收缩,受阻时形成沿钢筋的裂缝。硬化后表层水分蒸发引发缩水收缩,因内外收缩不均产生裂缝,桥面板养护不佳时易出现。

2.3 温度裂缝

桥梁混凝土多为大体积,浇筑时水泥水化放热,温控不当致内外温差大,产生温差应力,超抗拉强度引发温度裂缝,大跨径桥梁中该应力影响显著,且裂缝随温度变化,高温浇筑的桥墩易受影响。

2.4 基础变形裂缝

基础不均匀沉降或位移,使桥梁结构产生附加应力,超抗拉能力时开裂。原因包括地质勘察不足、荷载差异大及基础选型不当等,软土地基上的桥墩易因沉降出现此类裂缝。

2.5 施工工艺裂缝

施工工艺问题易引发裂缝。支架地基不稳、刚度不足、拆模过早,混凝土搅拌运输不当、配合比不规范、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均可能导致裂缝产生,小型桥梁施工更易出现。

2.6 钢筋锈蚀裂缝

桥梁环境下,若构件保护层薄、防腐差,钢筋锈蚀膨胀,挤压混凝土致顺筋胀裂,沿海地区桥梁因环境因素更易发生,严重影响桥梁安全与耐久性。

2.7 构件约束裂缝

现浇桥梁施工时,支座临时锁定未及时解除,梁体受约束产生应力,超混凝土抗拉强度,在支座附近引发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3.1 材料因素

配合比不合理,如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多、砂率不当,均会增加裂缝风险。原材料质量差,骨料强度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外加剂使用不当,也易导致裂缝产生。

3.2 施工因素

浇筑振捣不当,速度过快、振捣时间不合理、插入深度及间距有误,使混凝土出现缺陷引发裂缝。养护不到位,早期失水、养护时间不足、温湿度控制不佳,影响混凝土强度与抗裂性。施工顺序不合理,过早加载或拆模,混凝土因强度不足开裂。

3.3 外部因素

温度变化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超抗拉强度则裂缝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受影响更甚。湿度变化致混凝土收缩,收缩受约束引发裂缝,干燥多风地区及干湿循环环境下更易发生。荷载作用超设计承载,尤其交通繁忙桥梁长期疲劳受力,加速裂缝发展。

3.4 设计因素

结构设计时受力分析不准,钢筋布置不合理,无法承受荷载。未充分考虑温度、收缩应力,未设合理构造措施释放应力。基础设计不当,未适配地质条件,导致基础沉降变形引发裂缝。

四、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4.1 裂缝检测与评估

利用专业设备测量裂缝参数,综合多因素判断裂缝性质,评估对桥梁安全与耐久性的影响,依裂缝宽度等情况确定处理方式。

4.2 裂缝修补

宽度小于 0.2mm 且对结构影响小的裂缝,采用表面封闭法,清理后涂抹封闭材料。宽度大于 0.2mm 的裂缝,常用灌浆法,选合适材料填充裂缝。裂缝宽且深时,凿毛后用高强度材料填充,涂抹界面剂增强粘结。

4.3 结构加固

影响桥梁安全的裂缝,修补同时需结构加固,可采用粘贴碳纤维布、钢板或增设体外预应力等方法,依桥梁实际选择。

4.4 加强监测

处理后设监测点,定期测量裂缝及结构变形参数,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保障桥梁安全。

五、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5.1 优化设计

合理设计结构,充分考虑使用功能、交通流量、地质条件等,运用结构分析软件精确受力分析,合理布置受力钢筋,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各类荷载下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大跨径桥梁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加预应力抵消部分拉应力,提高抗裂性能。例如,在某新建大跨径桥梁设计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效降低了裂缝出现的概率,提高了桥梁的结构性能。

考虑温度、收缩应力,合理设伸缩缝、后浇带等构造措施释放温度和收缩应力。根据气候和结构特点计算温度、收缩应力大小并在设计中体现。温度变化大的地区,适当加大伸缩缝间距或用高性能伸缩缝装置;混凝土结构设构造钢筋抵抗收缩应力。在某位于温度变化较大地区的桥梁设计中,加大了伸缩缝间距,并设置了足够的构造钢筋,有效减少了温度和收缩裂缝的产生。

优化基础设计,针对地质条件详细勘察,选合适基础形式和尺寸,确保基础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避免不均匀沉降影响上部结构。软土地基可采用深层搅拌桩、灌注桩等加固措施提高承载能力;设计基础时设沉降缝,适应不同部位沉降差异。在某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桥梁基础设计中,采用灌注桩加固软土地基,并设置沉降缝,有效防止了基础变形裂缝的出现。

5.2 严格材料控制

选用优质水泥、骨料、外加剂与掺合料,水泥优先选水化热低品种,骨料指标符合规范,外加剂适配,掺合料改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严控参数,施工中定期检测调整。在某桥梁施工中,选用了低水化热的水泥和优质骨料,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合理配合比,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测调整,有效保障了混凝土质量,减少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5.3 规范施工流程

控制浇筑速度,选合适振捣设备与方法,确保混凝土密实无缺陷。及时养护,控制温湿度,保证养护时间。制定科学施工方案,按强度要求安排工序,依检测结果拆除模板与支架。在某桥梁施工项目中,严格规范施工流程,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养护到位,按强度拆除模板支架,有效避免了施工工艺裂缝的出现。

5.4 强化后期监测

建成后建立长期监测体系,检测裂缝、结构变形及材料性能变化,依结果维护加固,保障桥梁长期安全。如某重要交通枢纽桥梁建成后,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长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保障了桥梁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六、结论

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复杂,通过分析成因,采取检测、修补、加固及监测等处理措施,从设计、材料、施工、监测等多方面防治,可有效减少裂缝,提升桥梁质量。实际工程需各方协作,把控各环节,确保桥梁安全耐用。

七、参考文献

[1] 李明,王强。桥梁混凝土裂缝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22, 24 (3): 56 - 62.

[2] 张华,刘辉。大跨径桥梁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 [J]. 公路工程,2023, 48 (4): 123 - 128.

[3] 陈刚,赵亮。基于耐久性的桥梁混凝土裂缝防治策略 [J]. 桥梁建设,2024, 54 (2): 89 - 94.

作者简介:

徐野青,1989年4月19日出生,男,汉族,籍贯:吉林大安,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道路桥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