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作者

周娇燕

五华县郭田镇三坑小学 广东梅州 51440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 " 整本书阅读 " 纳入课程内容,对各学段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量化要求,体现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学习效果,更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陶冶和价值观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对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比较好的情况是学校普遍重视阅读环境建设,大部分学校都开设有图书馆和阅览室,空间宽敞,环境适宜,图书资源也日益丰富,可供借阅的书籍数量多、种类繁,图书、报刊、杂志等样样齐全,阅读活动形式也多样化,比如课外主题阅读比赛活动等等。

虽然阅读环境上大有改善,但小学生阅读兴趣依然没有较大的提高,仍面临诸多问题,比如阅读时间短、持续性不足,不能自律坚持阅读,阅读方法欠缺指导,家校协同机制不完善,数字化阅读带来新挑战等问题都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产生制约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1. 打造沉浸式阅读环境

可以在学校或者社区的图书馆设立一个专门用于阅读的区域(书房、阅读角),借助屏风、书架、高背椅或舒适的沙发角落,营造一个相对围合、不被外界视线干扰的小空间与其他区域分开,这样能形成较强的心理暗示。使用隔音窗帘、地毯、软包墙面吸收回声。选择符合人体工学、支撑良好的座椅或沙发,搭配靠垫、脚凳,确保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腰酸背痛。靠近窗户尽量利用自然光,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书本造成眩光。主灯提供环境光,可调节角度和亮度的阅读灯,精准照亮书本,减少眼睛疲劳和阴影,避免头顶单一强光或昏暗光线。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避免过冷过热或闷热影响专注度。

2. 设计多元化阅读活动

2.1 定期举行主题阅读活动

学校和社区图书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举行主题阅读活动,以青少年儿童为活动对象,活动设计要符合不同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一个有趣、贴近生活、有延展性的主题,作为贯穿活动的灵魂,例如以动物、恐龙、太空、魔法、侦探、环保、友谊、传统文化、节日、特定作家等作为主题,进行阅读交流,促进同伴交流、协作与成果展示,通过主题活动的交流总结,既增强了阅读兴趣,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阅读能力。

2.2 班级创意阅读

在班里可以每个月举行一次手抄报活动,要求学生自行进行课外阅读,并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课外文(可以是诗歌、小说的某一情节、短故事、新闻、杂志等),然后把它摘抄上去,甚至可以发挥想象,把故事情节或者诗境以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真正做到了读、写、画的多元创意阅读,通过手抄报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3 数字化阅读

信息化的趋势必然最终会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的,未来的阅读也一定是要融合到信息技术大潮里面去的。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交互、AI 等技术提升学生阅读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通过阅读的游戏化、故事化设计,让阅读不再是传统枯燥、生硬的阅读,而是生动形象、活泼可爱、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充满灵动的阅读。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机。例如古诗阅读,我们可以用高质量插图、动画、配乐、配音(可选择开关),辅助理解,提升美感。

3. 加强科学阅读指导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要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原则,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等因素。因此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3.1、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段、年龄、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出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向学生公布课外阅读的书目,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好课内与课外知识的衔接、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分配,做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3.2、安排合理的阅读量

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都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可能要大些,内容要深些。相反,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安排的阅读量就可能要少些,内容浅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3.3、授予正确的阅读技巧。

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要指导学生养成摘抄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批注

和读后感等读书习惯,做好知识积累。

总之,教师在组织课外阅读时,始终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兴趣为导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为学生营造有利于阅读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2] 史建国《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2).4. 阎蔚.汪潮。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