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主体结构中的运用
王东岩
黑龙江融汇达建设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近些年,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大,施工条件也日趋复杂,致使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难度偏大,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主体施工中的关键组成,成为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某个建筑工程为例,探究了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主体结构中的运用要点,以期使相关作业人员详细掌握原材料选择、钢筋预处理与绑扎施工、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养护等环节的施工控制点,从源头上提升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成果,保障其在后续的建筑事业发展中仍旧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切实服务于建筑施工过程,为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可靠的材料支持。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材料;建筑主体结构;钢筋绑扎
钢筋混凝土材料因具备灵活度高和适用性强的优势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材料性能和配比的调整,基本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施工要求,因此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对结构强度和承载力的要求较高,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选择与配置,且科学配筋便能达成较为理解的施工效果,不仅结构稳定性较强,还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中容易受到混凝土结构裂缝缺陷的影响,因为围绕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运用要点进行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为住宅楼建筑,项目工程的总占地面积约为25478.23m2,为普通多层建筑,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材料为建筑主体的主要施工材料,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最终的建筑施工效果。特别是建筑构件的受力特点不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建筑主体结构的承力特点,科学选择和制备钢筋混凝土材料,为建筑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主体结构中的运用要点
2.1原材料选择
混凝土材料主要涉及水泥、粗细骨料和其他外加剂等。具体的建筑施工中,要在全面了解各类材料的性能特点后选择满足建筑施工需求的原材料,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靠性。在选择水泥材料时,需要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例如大坝水泥或是矿渣水泥等;对于粗细骨料进行选择时,要结合建筑构件的承力性能需求,选择硬度和粒度适宜的骨料,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硬度。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材料中掺加部分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通过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性能提高结构浇筑效果。在本次研究的建筑工程中,需重点控制水泥水化热,并将水泥的用量控制在450km/m3左右为宜,此外可通过在材料中添加部分混凝减水剂来控制水泥用量。为能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还需适量添加火山灰和粉煤灰,并将骨料中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且确保无杂物混入。
2.2钢筋预处理与绑扎施工
(1)钢筋预处理。对于进场的钢筋材料进行机械性能测试,确保材料性能符合标准要求后方能送入现场进行预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先对所有钢筋进行调直处理,并且将钢筋表面的锈蚀和污渍全面清除,此后按照施工方案设计要求将钢筋截取成特定的长度进行分别存放,为后续的钢筋绑扎创造良好的条件。必要的情况下对钢筋进行编号,并储存在干燥的环境中,以免由于无法立即投入施工造成表面生锈的问题。
(2)钢筋绑扎。施工人员根据钢筋笼的绑扎要求将主筋固定到位,并依次绑扎钢筋,此时要对接头部位进行错开分布,对于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不得分布大量接头。为能进一步提升钢筋笼结构的稳定性,可以采取焊接手段对大直径的钢筋加以固定和连接,焊接作业时要确保焊透并控制好焊缝质量。在针对柱结构这种钢筋数量较大,节点相对密集的钢筋笼进行绑扎时,尤其要关注绑扎精度,严禁出现垂直度不足和绑扎不到位的现象。
2.3模板安装
模板工程是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混凝土浇筑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正式施工前,要科学测放出模板结构的尺寸,并且提前支设好模板支撑体系,使其承力水平满足后续的施工要求。模板安装的要点是保障结构稳定性和密封性,为之后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安装前,先要做好垫板铺设工作和排水工作,在此基础上将支撑架和竖向模板安装到位,保障基层结构的稳固性,以免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倾覆问题。以楼板模板安装为例,可以选用双面覆模板作为面板,且在下方垫好木方,地下室顶板选用厚度为15mm的覆模板作为底板,木方规格为50mm×100mm,覆模板拼装完成后,还需使用胶带将拼接缝隙贴住。整个模板工程中控制轴线的误差和底板高程误差均要控制在5mm以内,垂直度误差则要控制在6mm~8mm范围内。
2.4混凝土浇筑施工
建筑主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第一,采取泵送措施输送和浇筑混凝土,在此期间施工人员要重点控制好塔吊装置,辅助完成泵送装置的拆卸工作,尽量避免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带来负面影响。为能保障浇筑效果,可采取分层连续浇筑措施,如出现中断现象,则需将间隔时间控制在45min以内,以免出现结构分层问题。浇筑作业前,要使用与混凝土材料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提前润滑好管道,目的是减少阻力和摩擦力,保障混凝土材料泵送的效率。浇筑施工中,要使输送管道始终保持向下倾斜的状态,以免空气进入管道,影响后期浇筑效率。与此同时,还需确保管道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出现漏浆问题;第二,考虑到建筑主体结构中分布有钢筋笼结构,为能保障浇筑效果,需要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做好混凝土振捣处理,并对振捣的力度和时间进行科学控制,且要避免振捣器与钢筋笼直接接触,以免造成移位问题;第三,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温度控制十分重要,需要采用专用的计量监测装置来实时监测混凝土问题,如温度值始终无法满足浇筑施工需求,可通过添加碎冰的方式达成降温目标。
2.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进入养护环节,主要养护方法为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设置一层塑料薄膜,起到防止水分大量挥发的作用。待混凝土初凝后,塑料薄膜的作用更加明显,可使结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避免出现收缩裂缝。当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的情况下,可采取循环水的方式,利用冷却水降低混凝土结构温度,将二者的温差控制在20℃以内。较为理想的状态是,混凝土每日降温5℃左右,且混凝土内外温差最大不可超过30℃,保温层去掉之后的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差在22℃以内。此外,还需就养护时间进行重点控制,除普通硅酸盐水泥需要养护14d以外,其余水泥均需养护21d左右,在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需保持湿润且无积水的状态。
结语:钢筋混凝土材料属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必备材料,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具有直观影响。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选择和处理是提升建筑施工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今后的施工中,仍需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材料选用和制备等的关注度,通过不断积累施工经验,优化施工作业体系,进一步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施工优势,为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施工基础。
参考文献:
[1]姬广锋,邵帅,徐健鹏.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主体结构中的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5,(04):49-52.
[2]魏新雄.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9):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