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承造纸术让刻纸艺术走进幼儿园

作者

杜丹心

泉州市洛江区罗溪奕聪第二中心幼儿园

引言:浙江东阳横店镇,有位 70 多岁的老人方金华,数十载笔耕不辍,潜心钻研和传承古老造纸技艺。他制作的宣纸晶莹剔透,凝结着匠心和坚守。“纸是刻纸艺术的根基,唯有纸做精良,刻纸作品方能流芳百世。”方老先生的话,道出了造纸术与刻纸艺术的渊源。正因有了前人高超的制纸工艺,才得以留存诸多栩栩如生的刻纸珍品。在新时代,我们更应传承发扬先辈智慧结晶,让刻纸艺术焕发勃勃生机。

、将刻纸艺术引入幼儿园的重要意义

(一)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刻纸创作需持刀在纸上依葫芦画瓢进行艺术加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创作实践还能培养专注力和耐性,为幼儿日后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以某幼儿园为例,该园将刻纸引入美术教学,孩子们在剪、刻、拼、贴中提升了手眼协调和小肌肉控制能力,习得了一项传统手工技艺。

(二)陶冶幼儿审美情操,激发艺术想象与创新意识

刻纸作品图案精美、造型生动,欣赏学习能陶冶幼儿审美情操,点燃艺术创作灵感。幼儿在创作中可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作品独特生命,创新思维由此得到启迪和培养。某幼儿园围绕传统节日主题开展了刻纸活动,孩子们创作出方方面面、生动有趣的窗花,既感受了节日氛围,又开阔了创意视野。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刻纸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厚,题材多取材于传统吉祥图案和民间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在幼儿园开展刻纸教学,能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感知华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传承民族文化意义重大。每逢重大节庆,某幼儿园都会组织孩子们在刻纸窗花上添上喜庆元素,感受传统节日氛围,在艺术创作中培养家国情怀。

二、幼儿园开展刻纸艺术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教师刻纸专业技能匮乏,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现阶段,能够胜任刻纸教学的幼教人才十分稀缺,多数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刻纸技艺,仅靠自己摸索钻研,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刻纸课程的开设水平和教学效果。

(二)刻纸课程地位不高,开设不够广泛深入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不少幼儿园偏重智力开发的主科教学,而忽视了包括刻纸在内的艺术课程。刻纸课程的开设不够普及,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刻纸艺术在幼儿园的传承和发展[2]。

(三)教学形式单一乏味,缺乏生动有趣的沉浸式体验

许多幼儿园刻纸课堂如出一辙,教师大多按图索骥让幼儿机械模仿,缺乏精心设计的趣味性体验活动。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扎实推进刻纸艺术进园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强化教师刻纸技能培训,切实提升保教质量

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教师在传承刻纸艺术中的关键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刻纸技能培训。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支持,邀请刻纸艺术传承人举办讲座、工作坊,手把手传授专业技艺。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让教师快速掌握刻纸的基本技法,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参加各地举办的刻纸艺术培训和研讨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及时了解刻纸艺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以某实验幼儿园为例,该园充分利用当地刻纸艺术资源优势,与非遗传承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他们利用暑期组织全园教师参加由当地知名刻纸艺人主讲的刻纸技艺研修班,学习刻纸的基本理论和实操技能。园方还定期举办教师刻纸作品展,鼓励教师将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切磋技艺。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措施,该园教师的刻纸教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园本刻纸课程的保教质量赢得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

(二)结合园所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本”特色课程

在开展刻纸艺术教育时,幼儿园要立足自身办园特色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契合本园实际的“园本”特色课程。要充分挖掘当地刻纸艺术资源,将其与幼儿园课程深度融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主题活动。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特色剪纸、刻纸元素,设计与语言、美术、手工等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活动,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和体验中感受刻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例如,某第一幼儿园充分利用虹桥艺术村的区位优势,将刻纸、剪纸等民间工艺融入一日生活,开发了极具园所特色的“园本”刻纸课程。幼儿园定期组织师生走进艺术村,参观非遗传习所,与刻纸艺人面对面交流,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教师还针对幼儿的兴趣特点,开发了形式多样的刻纸游戏,如刻纸接龙、拼贴嵌花等,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刻纸技艺。丰富创新的课程形式和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让刻纸艺术在园所落地生根、活起来,孩子们个个乐在其中,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营造浓厚传承氛围

刻纸艺术要真正“植根”幼儿园、代代相传,仅靠园所单打独斗远远不够,需要家庭、社区的通力合作。幼儿园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家委会和社区力量的支持,形成协同推进刻纸艺术传承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家长资源优势,鼓励有专长的家长参与刻纸教学,成为幼儿园的“兼职教师”。可邀请他们来园举办亲子刻纸讲座、手工坊等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传统工艺的乐趣。

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所在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周边文化资源开展刻纸艺术教育。不少城市社区设有公共文化活动室,定期开展非遗文化推广活动。幼儿园可与社区结对共建,联合开展刻纸艺术培训、展览、比赛等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弘扬优秀民间工艺,营造传承创新的浓厚氛围。

结语:

历经岁月洗礼,凝聚着民族智慧结晶的宣纸和刻纸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胸襟,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用教育的方式让非遗走进园所、走近幼儿,扎根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杨春娟.让民间文化艺术走进幼儿园[J].学周刊,2017(15):202-203.

[2]张馨尹.纸艺在幼儿园区角中的运用[J].艺术家,2020(10):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