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探索
李丽虹
个旧市第三中学 661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学提出新的要求,对老师的教更是迎来了变革与挑战。对于单元教学这个名词,很多既熟悉又陌生。那单元教学具体它是什么意思呢?其就是是从整个单元的角度去出发,然后以单元中的不同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和策略进行相应的教学,然后再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主题学习内容的过程。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的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个理念,以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教学视点,然后进行单元整体统筹安排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资源体系、作业系统以及评价方式。单元教学和教材所提及的单元是否一致呢?以及单元教学和《课标》有什么关系呢?大单元既可以是教材中呈现的单元,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单元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可见,现在提及的“单元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其更加强调学科育人。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在培养学生的素养,不是一天,一个课时可以完成的,是要经过不断的教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生物学科的素养,学生是从初中到高中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帮助学生在提高生物学科的素养。在单元教学中,我们是以学科素养为视角、为基点的。时代与社会发展对学生学习带来的改变,信息社会知识爆炸,课程内容无法用简单的线性增长来代表。国家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深度理解知识,并学会迁移应用,现在并不单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要有综合素养学会做人和做事。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变化提到“聚焦大概念”,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综上所述也就是单元教学的意义所在。
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得以从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范畴,更具整体性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能够从单元整体上较好的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及其方法,使系统的力量在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单元就是由单个课时所组成的系统,单元教学要通过课时教学,才能实现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系,使其单元教学的效果显著大于单个课时教学效果的总和。传统的单课时则是一个相对孤立的教学单位,一节课一节课的备课上课,容易出现知识点的碎片化、能力难以形成、素养不落地的问题,单元教学是素养培养的一个基本单位,所以老师要提升到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才能落实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的设计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的,教师需要拥有一种“先有森林再有树木”般的整体感。所以单元教学就是先让学生知道我们整个单元需要学什么,然后要怎么学,最终学完后要达到怎样的一个结果。我们教师需要认识到,正是在单元教学整体的背景下,我们的课时教学才有意义,要是没有单元教学的设计,课时教学只是孤零零的没有意义的一小部分。所以单元教学设计显示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优化学科知识结构,在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素养水平。单元教学不是把碎片化知识简单的整合,而是要有机的,整联式的组织与建构知识体系。学校的课程开发与课堂转型必须从单元设计做起,以单元教学的思想来改变课时教学的做法,将多个课时的内容重构成单元,将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让单元来承载素质目标的达成。
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与结构,结构包括单元的名称,单元的目标,课时,任务,学习的历程,作业与评价,学后的反思。单元名称可以是课标大概念中的单元名称,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内容构建的相关联的名称。单元目标,在单元目标下分为课时目标1、课时目标2、3 等。每一课时目标是根据大任务即要解决的是什么分配到课时里面的。经过学习历程后,有相关作业与评价及学后反思。要素包括七大要素构建单元教学内容的主线、单元教学的各课时的分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总目标、梳理单元内容形成的知识体系等。
单元设计思想要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动为主线(学生活动为主线),疑为主轴(要有相应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由问题推动课时的前进)。单元设计首先需要教师整体审视单元知识和内容,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进行梳理、提炼。明确本单元的大概念及重要概念,以它们为统摄将零散的知识整体化、条理化,形成知识体系。第二:要对学习者进行深入分析(前概念、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后,拟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第三:构建单元教学的导航图(问题框架、活动设计和课时等)第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定——教学过程要重视实践(基本理念)课程,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和经历,并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或者完成工程性的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最后,要有单元教学的评价设计,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