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探讨

作者

史文娟

多伦县职业教育中心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工作既具有普通教育的共性要求,又面临独特的育人挑战。作为中职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是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实践能力突出的特殊学生群体。传统的“重管轻育“或“重育轻管“的德育模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方面,单纯依靠制度约束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过度强调情感感化又可能导致纪律松弛。

一、“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管理维度的基础性作用

中职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科学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不可或缺。我们构建了“三层级”管理制度体系:基础层是《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校园生活的基本准则;专业层是《实训场所管理办法》,强化职业行为规范;发展层是《职业素养积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这种制度设计既保证了管理的规范性,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育人过程。我们通过班级议事会、制度听证会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制度修订,在协商讨论中增强规则认同感。

(二)培育维度的核心价值

中职德育不能止步于行为管控,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建立了“三全“培育机制:全员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全程关怀链,从入学适应到实习就业提供持续指导;全方位发展支持,关注学业、心理、职业等多维需求。特别是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自信心不足问题,我们设计了“成功体验“课程,通过技能展示、成果汇报等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实践证明,这种注重内生动力激发的培育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管育融合的实施路径

“管育并重”不是简单的管理加培育,而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我们探索出三条实施路径:一是将职业规范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如在实训室推行“7S”管理标准,培养学生职业习惯;二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渗透价值引导,如通过“工匠精神”主题班会,深化职业认知;三是通过校企共育将学校德育延伸到实习岗位,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这种融合式德育使规范要求自然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避免了说教式德育的弊端。

二、“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梯度化德育目标体系

根据中职三年学制特点,我们设计了螺旋上升的德育目标:一年级侧重“规范养成”,重点培养基本行为习惯和职业认知;二年级着力“素质提升”,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三年级聚焦“职业发展“,做好就业创业准备。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管理要求和培育重点。以机电专业为例,一年级推行“工具归位“制度培养责任意识,二年级开展“精益求精“技能比武锤炼工匠精神,三年级组织“职场模拟“活动提升职业素养。这种梯度设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二)创新实践性德育载体

中职德育必须贴近学生实际,突出实践特色。我们开发了“三结合”德育载体:与专业学习结合,在技能训练中渗透职业伦理教育;与社团活动结合,通过志愿服务等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劳动教育结合,在校园责任区管理中强化劳动观念。特别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邀请企业师傅担任德育辅导员,将企业管理文化引入班级建设。某汽修班借鉴 4S店管理模式,将班级划分为“前台接待”“维修车间”等功能区,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自然接受职业规范教育。

(四)完善发展性评价机制

传统的德育评价往往重结果轻过程,我们建立了“三维”发展性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记录日常表现,通过“德育成长档案”呈现进步轨迹;增值性评价关注个体发展,采用“进步排行榜”激励后进学生;多元性评价引入企业师傅、家长等参与,形成立体评价网络。评价结果不仅用于评优评先,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某计算机班通过分析评价数据,为网络成瘾倾向学生设计“技能达人”培养计划,成功转化率达 85% 。

三、实施成效与深化建议

(一)实践成效初步显现

“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从 72% 提升至 93%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提高 18 个百分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满意度达 91% 。更重要的是,学生精神面貌发生积极变化,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认同感明显增强。某烹饪班开展的“光盘行动”不仅在校内推行,还被学生自发带到家庭和实习酒店,体现了德育的内化效果。家长问卷调查显示, 92% 的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变得更加懂事和有责任感。

(二)现实困境与挑战

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班主任工作负荷过重,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进行精细化管理,精力分配困难;二是校企德育协同不够深入,企业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三是特殊学生群体(如留守学生、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需要更专业的支持;四是数字化德育手段应用不足,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这些问题制约着德育模式的深入实施。

(三)深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管育并重”德育模式,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构建德育协作团队,整合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等力量,形成育人合力;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德育,将企业导师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共同开发职业素养课程;三是建设智慧德育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德育;四是加强班主任专业培训,提升德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五是建立德育研究机制,鼓励行动研究,持续改进德育工作。

结语:

“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探索,体现了中职德育工作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的转变。作为中职班主任,我们既要当好管理者,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更要当好引路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一模式,在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在规范约束与自主发展之间搭建转化桥梁,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出更大贡献。德育工作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以工匠精神精耕细作,以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共同谱写新时代中职德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