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健康沧州建设过程中智慧医疗服务发展研究

作者

刘钊 宋连友 刘雪 王亚丽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省沧州市 061001

摘要: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动下,智慧医疗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探讨沧州市智慧医疗服务的现状、发展成效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智慧医疗在提升诊疗效率、推动远程医疗、优化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数据安全风险、技术与临床需求脱节、区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为推动沧州市智慧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加强数据标准化管理、推进高校与医院合作、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改善患者服务体验等策略,以期为河北省及其他地区的智慧医疗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医疗、医疗信息化、医疗资源均衡

一、引言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进过程中医疗的智慧化发展也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的有力手段。以沧州市中心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首的医疗机构也走在了河北省医疗行业发展的前列。各个医院近年来在智慧医疗领域开始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但是技术瓶颈、资源难度、经济下滑、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沧州地区智慧医疗的进步步伐。本文以河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例,对沧州区域各个医疗中心展开调研,梳理该医院智慧医疗服务建设成效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本文结合沧州实地调研结果与文献分析,剖析智慧医疗发展过程中速度放缓的问题根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河北地区其他城市的智慧医疗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二、背景与政策支持

(一)国家战略与地方政策

在河北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强调了加快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并大力的推动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共享,尤其在2024年河北省与北京、天津共建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机制。沧州市医疗部门积极响应,将智慧医疗发展计划纳入“健康沧州2030”行动,并率先提出建设区域医疗数据中心,除此之外沧州建立了多个京津冀医联体,与京津超40家医疗机构展开了深度合作。

(二)沧州市医疗资源现状

沧州市常住人口约750万,沧州整体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优势资源大都倾向于沧州的高水平医院,同时县级和乡镇医院资源匮乏严重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据统计,沧州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为不足2.5万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调查发现各个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陈旧、信息化水平低的现象极为常见。在此背景下,智慧医疗的发展也成为破解资源分布不均的最有效的途径。

三、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智慧医疗服务现状分析

(一)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1. 信息化系统布局

沧州中西医医院多年前已经配置了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其中集成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PACS(影像归档系统)等模块也成熟的利用在临床实践中,基本实现诊疗数据全流程数字化。在2023年经过国家评审,确定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通过国家四级评审,在临床决策实践中,系统使用率超85%。

2. 远程医疗与区域协作

包括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内的高水平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京津地区的医疗专家进行共同会诊,年完成远程会诊数量达到600余例,其中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约占100例。在沧州市中医医联体平台建设过程中担任了重要角色,整个平台覆盖所有市级医院和12家县级医院,推动了分级诊疗的新途径。诊断过程中通过5G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疑难病例影像数据共享,基层医院在线获得专家指导并辅助诊断,降低转诊率超过30%。

(二)智慧服务与管理创新

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几年也在支付宝和微信上都推出了“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e支付”等小程序。这些智能化平台实现了在线预约挂号、网银缴费、线上报告查询等功能。并且患者个人的医疗数据可以跨平台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家人共享和医保支付。目前沧州市内患者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挂号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方式,在500例调查数据中占398例,这也使得门诊平均候诊时间大大缩短。此外,部分AI导诊机器人也落地门诊大厅实现智慧分流,准确识别常见症状并分流至对应科室。

医院引入了HRP(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其涵盖了药库、药房、临床药学室三大核心模块。有效的贯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尤其是电子病历(EMR)、医保系统以及药品耗材供应链全程追溯,整体的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0%。通过大数据分析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系统的使用方便患者的各种进出院手续,使得平均住院日下降1.2天。

四、沧州市智慧医疗服务发展的瓶颈与成因

(一)主要问题

1. 数据安全存在风险

各医院的医疗数据平台和医保等其他部分的平台对接不顺畅,接口不通用,也导致了数据的冗余。同时,医院的医疗数据的风险依旧较高,主要体现在数据的保密软件、保密技术、权限分配、管理方式不科学等方面。

2. 技术与临床需求脱节

医护人员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接受度存在加大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医生对其信任度不足、使用熟练度不够,仅40%的医生表示经常使用。少数医护人员可以熟练的使用人工智能服务诊断系统,多数医生不愿使用的愿意主要体现在,信任度不高、操作困难、技术落后、数据分析不全面、准确度有时存在较大偏差。部分AI工具和设备因算法训练数据偏少、技术不成熟,导致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生对其的的诊断需求,而且目前真正成熟的技术设备相对造价较高,并非所有科室都能承担。

(二)原因剖析

医疗部门的系统接口不兼容,数据流向和数据的保存都有较大的风险。数据浪费显现也较为明显;信息技术和医疗知识复合型人才数量极少,信息技术部门人员水平不高。医院对

信息化的财政支出占比较低,难以支撑目前先进的医疗系统;医护人员在智慧医疗技术的学习方面机会较少,实践能力更差,科研水平较低等原因也制约了智慧医疗系统的普及。

五、沧州市智慧医疗服务优化策略

(一)规范标准,保证医疗数据安全、共享

工信局等相关部门明确数据互通、隐私保护等技术约束,推动电子病历与医保、公共卫生平台的无缝衔接。加强数据中心建设实现跨机构跨地区数据可信共享并保证数据安全。

(二)推进高校和医院合作

1. 借助高校科研力量,完善系统架构与流程优化,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涵盖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一体化平台。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研发高效率诊断模型。

2. 加强与高校的深入合作共同开展医护人员数字化技术能力提升活动,重点提升AI工具使用与数据分析能力,并培养医疗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六、结论与展望

经对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调研发现,在智慧医疗发展过程中,各个医院已经提升了诊疗效率,但是也遇到了数据安全、平台统一、人才资源短缺、城乡分配不均等问题,沧州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政策的优化、技术的支持、区域的协调等方式,加快推进“安全高效、便捷利民”的智慧医疗体系。建议分阶段实施:首先1-2年聚焦基础设施完善与标准制定;再用2-3年时间推进医联体平台与AI技术深度应用;最后探索区块链与元宇宙在医疗中的创新场景,共同谱写智慧沧州建设的美好画卷。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 北京: 人民出版社.

国务院办公厅. (2018). 《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北京: 国务院办公厅公报.

张婷婷,郝秀莲 & 薛梅.(2024).智慧管理建设背景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新发展探析. 办公室业务(18),63-65. doi:CNKI:SUN:BGYW.0.2024-18-021.

刘钊(1992-05),男,汉,河北沧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智慧医疗、物联网应用

课题项目:河北省沧州市2024年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健康沧州建设过程中智慧医疗服务发展研究》(202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