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饲养方式对蝙蝠蛾幼虫生长发育速度的影响

作者

侯金波 申纾瑜 吴莉 周馨语 张苗苗

江苏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阜阳师范大学冬虫夏草高等研究院;安徽阜阳;236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growth rate of larvae in the artificial feed group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natural food group. Artificial feed can significantly romote larval growth and has a high survival rate; However, natural feed has limitations such as low growth efficiency and high mortality rate.

在这项研究里,我们拿蝙蝠蛾幼虫当研究对象,先进行低温培养,接着观察它们体长、体重、体宽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同时测定吃两种食物时。我们的目的就是弄明白,蝙蝠蛾幼虫在面对不同食物含量环境时,生理和分子层面会有啥响应,揭示常见的人工食物和天然食物对它们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给蝙蝠蛾幼虫的人工规模化饲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将两组材料进行对比。通过比较自然和人工食物下幼虫的生长速度,了解常见的自然和人工饲养食物,如某些植物的根、茎、叶以及人工饲料等,对蝙蝠蛾幼虫生长速度的影响,确定哪些食物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哪些食物会抑制其生长。为蝙蝠蛾幼虫的人工饲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筛选出最佳的食物组合或饲养方案,提高人工饲养的效率和质量。

2.实验材料

2.1 饲养容器:40 厘米,宽25 厘米的塑料盒。2.2 土壤材料:铺垫草甸约 4~8cm 、pH 值接近中性。2.3 食物材料:自然食物:珠芽蓼、小大黄块茎等天然食物,将其洗净、切块。人工饲料的常见蔬菜水果:胡萝卜、马铃薯(蒸熟)切块。

2.4 工具材料:准备好镊子、铲子、喷壶等工具。

3.实验方法

3.1 食物供给:人工常见食物:定期(如每周 2 - 3 次)更换新鲜的胡萝卜、马铃薯苹果,洗净将食物切碎埋入土壤基质表层,方便幼虫取食。(切碎混合成一团,每团1.2 克);自然环境食物:珠芽蓼、小大黄(几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食材的饲养效果及营养成分分析)[10],洗净切块,去除明显杂质插入土壤表面。一次放置1.2 克)。

3.2 温湿度调节温度:通过空调等设备控制饲养环境温度,每天早晚检查温度变化,使其

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摄氏度

3.3 清洁与观察定期(如每两周一次)清理饲养容器,去除剩余食物残渣,保持环境清洁。观察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长、体宽、体重情况等,记录其行为变化,如取食、活动等。

3.4 数据记录与分析

关于行为记录需要留意观察幼虫日常的行为模式,如幼虫活跃程度,取食的频率,后续分析幼虫行为活动。 将疾病与死亡数目记录,统计清楚。将把蝙蝠蛾幼虫换到健康的土壤环境里,避免情况恶化。

生长数据记录:记录每只幼虫的初始体长、体重等数据,定期(如每周)测量并记录其体长、体重的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可以通过计算:体长增长率:(最终体长 - 初始体长)/初始体长 ×100% 。(每周)体重增长率(最终体重-最初体重)/最初体重 ×100% (每周)。食物转换率:(食物初始重量-食物剩余重量)/(幼虫最终重量-幼虫初始重量) ×100% (每周)若某种食物喂养下动物的体长、体宽等指标增长更为显著,那么这种食物对动物身体增长可能更有利。

4.结果与讨论

4.1 数据记录

初始状态幼虫数量:每组5 只,共 10 只(自然食物组5 只,人工食物组 5 只)。初始体长:2.0±0.1cm 。初始体重: 。初始体宽: 0.3±0.02cm 。

表 1:人工组蝙蝠蛾幼虫数据

4.2 数据分析

4.2.1 生长速度

自然食物组(珠芽蓼、小大黄块茎):幼虫生长速度较慢,体长、体重增长率较低。人工食物组(胡萝卜、马铃薯):幼虫生长速度较快,体长、体重增长率较高。食物转换率自然食物组:食物转换率较低,可能存在食物浪费或幼虫对自然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较低。人工食物组:幼虫生长速度较快,体长、体重增长率较快。

4.2.2 行为与健康状况

分析平均体长:人工食物组从初始的 2.0cm 增长到 4 周后的 3.8cm ,每周都有较为稳定的增长,增长趋势明显且幅度相对较大。自然食物组从 2.0cm 增长到 2.7cm ,增长相对缓慢,说明人工食物更利于体长增长。平均体重:人工食物组从0.5g 增长到 1.9g ,增长速度较快。自然食物组从 0.5g 增长到 1.2g ,增长幅度小于人工食物组 ,反映出人工食物在体重增加方面效果更优。平均体宽:人工食物组从 0.3cm 增长到 0.5cm 。然而食物组从 0.3cm 增长到 0.4cm,人工食物组体宽增长更显著。

4.2.3 食物转换率分析

人工食物组食物转换率从第1 周的 85% 逐渐下降到第4 周的 78% ,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自然食物组食物转换率从第1 周的 70% 下降到第 4 周的 55% ,且每一周都低于人工食物组,表明人工食物在能量利用效率上更具优势。死亡率分析人工食物组在前4 周死亡率均为0,显示出良好的生存状态。自然食物组从第4 周开始出现死亡率,第 4 周为 20% ,说明自然食物可能在饲养过程中给生物生存带来一定风险。在这 4 周的实验期内,人工食物在促进幼虫生长(体长、体重、体宽)、提高食物转换率以及保障生物存活方面,相较于自然食物都具有明显优势。

(1)蝙蝠蛾幼虫体长增长对比

图1:幼虫体长增长图

自然食物组的体长增长曲线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人工食物组的体长增长曲线较为平缓。

(2)蝙蝠蛾幼虫体重增长对比

图 2:幼虫体重增长图

自然食物组的体重增长曲线呈现指数上升趋势。人工食物组的体重增长曲线呈现线性上升趋势。因此根据研究数据分析可得,人工食物组在生长速度、食物转换率和存活率上均显著优于自然食物组。

5.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本研究实验通过对比人工饲料与自然食物对蝙蝠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发现人工饲料组幼虫的生长速度显著优于自然食物组。具体表现为:人工组幼虫的平均体长增长率达 45% ,体重增长率达 60% ,而自然组仅为 28% 和 35%. 。食物转换率方面,人工组每消耗1 克食物可实现 0.35 克体重增长,自然组则为 0.22 克。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工饲料(胡萝卜、马铃薯、苹果混合)的营养均衡性与适口性更符合幼虫的生理需求,且通过切碎埋入基质的方式提高了取食效率。

5.2 建议

改进自然食物供给策略需注意,自然食物最好是现采现用,千万不能长时间储存,否则营养容易流失,并特别容易发霉变质。还有像珠芽蓼、小大黄这些植物的根茎,实验者可以试着把它们跟人工饲料混合起来,拿去投喂,慢慢引导幼虫习惯这种复合食物结构,让幼虫它们取食得更适应。另外,在实验环境这方面,需模拟出野生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比如多加点腐殖质,把环境调整与野外相似,这样才能激发幼虫的自然摄食行为,让实验数据更靠谱。

参考文献

[1]李全平,张宗耀,吕延华,等. 几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食材的饲养效果及营养成分分析 [J]. 中药材, 2018, 41 (10): 2286-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