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共享制造中企业生产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益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于丹

荣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山东 荣成 264300

1. 共享制造的概述

在制造业快速发展,传统生产模式面临资源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等挑战,且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共享制造这一创新生产模式应运而生。它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能整合社会化生产资源,打破时空限制[1]。共享制造产业链条兼具集成性与碎片化,主体涵盖生产资源供给者、需求者及共享平台。供给者提供工业设备、技术、原材料等,需求者通过平台获取所需资源,而共享平台作为核心,负责资源整合、供需对接及生产供应。

2. 工业共享制造中的资源配置优化问题

在工业共享制造中,资源配置优化面临诸多问题。共享制造模式存在资源配置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生产设备、技术和原材料资源信息是共享制造基础,但受信息分散性及更新时间影响,平台资源共享信息滞后,导致资源配置不准确。同时,参与共享制造的企业及生产主体在生产任务要求、技术能力、生产能力上差异较大,增加了资源整合和匹配难度[2]。

工业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与调配时,技术整合和供应链协调控制难题突出。不同企业技术平台、设备和系统管理差异大,整合效率低且成本高。供应链协同方面,各企业生产周期、库存和物流调配不同,资源共享调配困难,易形成生产瓶颈,增加成本、降低利润,尤其在高度定制化和多变生产环境下,资源快速调度调配和优化难度大。

共享制造模式下,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有信息平台、企业协同和生产资源可调配性。平台技术影响信息整合效率和准确性,企业需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互惠互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经济效益。

3. 共享制造中企业生产资源配置策略探究

3.1 共享生产模式下的资源配置策略

在共享生产模式下,企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构建多维度的综合生产资源配置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高效生产。

从经济效益出发,企业应利用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生产资源供给模型,依托实时生产、设备、库存信息,借助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设备负荷、预警故障,实现智能化配置,精准匹配资源供给,降低库存与设备闲置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与利润。

同时,大数据与实时需求联动配合至关重要。企业实时掌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与库存控制,确保瞬时精确匹配,减少生产损失,快速响应市场,提升市场份额与收入。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共享、合作闭环制造生态系统,能提升经济效益。资源共享需跨生产组织快速分配,配合跨企业收益分配与风险控制机制。德国工业 4.0 模式中,企业共享生产设备与技术,提高使用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此外,企业要考虑定制化与柔性生产需求,采用灵活资源策略,借助共享平台调度资源,提高效率。富士康运用云计算调度生产是成功范例[3]。企业还可建立开放生产网络,利用其他企业优势,开展跨行业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带来新增长点与竞争优势。

3.2 工业企业资源协同

资源协同是共享制造模式成功的核心要素。在共享制造中,传统“封闭”的企业资源转变为跨企业、跨行业的开放式资源网络,这既需各方树立合作意识,也依赖信息技术保障高效资源共享与协调。

资源协同是企业间相互支持、共生的模式,关键在于借助共享平台实现高效信息流动与资源整合。企业间合作与信任是基石,需共同承担风险与收益,构建长期稳定关系。数据共享至关重要,各方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共享关键信息,助力精准预测生产与资源需求,提升协同效果超 22% ,降低生产延误与资源浪费成本。

跨企业协同要兼顾生产计划的同步性与灵活性,共享制造模式要求企业实现高度协同,合理配置资源。苹果供应链管理转型为共享制造模式,通过信息平台协同调度,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跨区域资源协同面临挑战,企业需借助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平台,实现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跨行业协同则涉及资源共享、技术融合与创新,需建立公平利益分配机制,能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带来新经济增长点[4]。

3.3 工业共享平台中的资源配置

工业共享平台是工业生产资源配置的中枢,涉及资源配置、信息传递与共享等环节,其建设成效影响资源信息传递、调度灵活性及企业经济效益。

从经济角度,平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分散的生产资源信息,精准分析需求与供给,及时反馈并科学预判资源状况,实现合理分配与快速转移,能降低企业资源闲置成本,提高利用率与生产效益。

企业搭建平台时,要注重资源调度能力与灵活性,确保快速响应生产需求并具备可扩展性。同时,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设计合理激励机制,保障信息隐私与数据安全,降低信息风险损失,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3.4 提高工业资源配置效率的路径分析在共享制造模式下,提升工业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盈利与竞争力至关重要。

技术层面,企业应依赖智能化生产调度系统,借助 AI、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预测和优化调度生产资源。通过数据分析实时掌握资源运行状况,依据生产计划及时调整配置,如富士康推行智能制造,利用人工智能预测生产瓶颈并调整资源,使生产线综合效率提升 25% ,降低成本,提高产出与质量,增加利润。

供应链协同方面,企业要建立紧密供应链关系和高效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供应商、物流公司合作,精准掌握原材料供应、生产进度和物流状况,实现高效资源调配,减少库存积压和物流延误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

组织层面,企业需调整组织结构,优化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沟通协作,确保信息流畅通和资源配置高效本[5]。同时,培养“开放共享”文化,提升员工技能与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全员参与资源优化,并持续迭代技术和反馈市场,提升资源配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与效率。

结束语:

共享制造模式的兴起,革新了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为资源配置开辟新路径。企业借助资源高效共享与协同调度,可在全球化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与经济收益。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平台化推进,共享制造在提升生产效率、推动绿色制造、降低成本等方面作用将愈发凸显,助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不过,企业在保证资源优化配置时,仍面临跨企业协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挑战。提升工业资源配置效率,需技术创新与管理机制、文化推动协同发力,实现资源智能化、动态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李华.共享制造模式下的企业资源配置优化探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0,15(12):112-114.

[2]王晓明,赵莉.基于云平台的共享制造资源配置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33(03):56-58.

[3]张伟,周婷.共享制造背景下企业生产资源配置模式创新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22,29(05):45-49.

[4]陈杰.共享经济下制造业资源共享与配置问题的研究[J].经济管理,2021,43(08):62-64.

[5]刘彬,王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企业资源配置优化路径[J].现代制造工程,2020,27(04):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