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途径

作者

汪俊宇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 321000

摘要:在当今多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音乐,作为人类共通的语言,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个性形成与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音乐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激发无限的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途径,共同推动高中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素养;培养途径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音乐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音乐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是学生感知生活的另一种方式。然而,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与教育环境,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探索和实践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意义

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如同一股清新的力量,积极推动着学生个人潜能的全面释放。在紧张而繁忙的高中学习生活中,音乐教育如同一股和煦的春风,不仅能够有效调节学校的校园氛围,使之更加和谐生动,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更为他们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的知识框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进一步地,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展现千变万化的音色和悠扬动听的旋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陶醉的美妙意境。这种美的体验超越了言语,直击心灵,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身心愉悦。音乐教育正是通过这样独特的方式,不断锤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音乐中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在生活中创造美。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任务。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品味的培养,更对塑造其全面发展的人格具有深远影响。音乐作为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经典音乐作品与现代流行乐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学会尊重多元文化和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情感。

例如,通过分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坚韧不拔、勇于挑战命运的精神,从而激励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勇气。同时,引入具有正面意义的当代音乐作品,如传递爱与和平信息的歌曲,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积极向上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审美素养的提升,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多个维度去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如何传达情感、讲述故事或表达思想。比如,在欣赏中国民乐时,通过讲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通过音乐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爱国素养

在高中音乐课堂上,通过精心挑选和深入解析音乐作品,可以极大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爱国素养。音乐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净化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还能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播下爱国的种子。

例如,在教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时,教师可以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爱国情感的音乐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国歌)、《黄河大合唱》等,通过详细讲解这些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创作背景,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那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不仅展现了黄河的雄伟壮观,更传递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上的共鸣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的音乐创作或改编活动,鼓励学生将个人的爱国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通过歌词、旋律和节奏的创新表达,进一步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爱国情感的伟大和崇高。

(三)通过中国传统戏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融入中国传统戏曲这一瑰宝,高中音乐教学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意义。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与表演艺术。将戏曲引入高中音乐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一次深刻实践与探索。

例如,《京剧传统戏》这节课,如果只是对生、旦、净、丑进行介绍再加以赏析,这节课一定是枯燥乏味的。高中生对素有国粹之称的京剧怀有敬仰之心,但更多的是下里巴人对阳春白雪的敬畏之心。教师要想办法消除这种距离感,拉近学生与京剧传统戏之间的距离。通过赏析经典戏曲片段,学生能够领略到不同戏曲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等的独特韵味,感受到音乐与剧情、人物性格的紧密融合,从而培养起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感知能力。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尤其是那或激昂或婉转的唱腔,让学生在聆听与模仿中,逐渐掌握音乐表达的细腻技巧,提升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一节音乐课能体现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体现出音乐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体现出音乐教师对课堂设计的用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真正要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境界,绝不能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只有念念不忘,才能有回响,同时也需要我们音乐教师默默无闻的付出。

参考文献:

[1]张彬.高中音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思考[J].高考,2021(29):165-166.

[2]杨晓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J].才智,2022(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