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穆东晟
身份证号:14032119910803481X
引言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在各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深入。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领域,传统管理模式在信息传递、资源调配、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难以满足当前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进行实时监测与精准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存在技术融合度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并寻求解决方案。
一、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技术打破了传统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传递的壁垒,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设备、人员、材料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与处理,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工程信息,快速做出决策。同时,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完成部分重复性、规律性的管理工作,如进度计划的优化调整、资源需求的自动计算等,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与精力消耗,显著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
(二)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在建筑工程中,质量与安全至关重要。智能化技术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与安全隐患。例如,利用无人机巡检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精确检测,及时发现结构变形、裂缝等质量问题;通过智能安全帽、人员定位系统等可实时掌握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与位置信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智能化系统能够迅速发出预警,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三)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化技术能够对建筑工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精准分析与优化配置。通过对历史工程数据与当前工程需求的分析,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合理规划人员调配、材料采购与设备使用计划,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例如,根据施工进度与材料消耗规律,提前预测材料需求,实现精准采购,降低库存成本;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监测与分析,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与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工程成本。
二、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工程规划设计阶段
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智能化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建筑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分析与模拟,为项目选址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创建三维可视化的建筑模型,整合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类信息,实现设计团队内部以及与其他专业团队之间的协同设计,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同时,通过对 BIM 模型的分析,可以进行能耗模拟、采光分析等,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支持,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二)施工过程管控阶段
施工过程管控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智能化技术在此阶段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施工现场部署的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能够实时采集施工环境数据、设备运行数据、材料消耗数据等,将这些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进行分析,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状况。例如,通过混凝土强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的养护情况,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利用智能塔吊系统对塔吊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塔吊超载、碰撞等事故发生。此外,无人机巡检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施工现场的全景图像,为施工进度管理与安全检查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
(三)运维管理阶段
在建筑工程竣工后的运维管理阶段,智能化技术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在建筑物内安装各类智能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门禁传感器等,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人员、车辆、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物业管理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使用环境。
三、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技术层面,不同智能化技术之间的兼容性与集成度较低,各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与交互,影响了智能化管理的整体效能;同时,智能化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待提高,在复杂的施工现场环境下,设备容易出现故障,数据传输也可能受到干扰。其次,专业人才短缺,既懂建筑工程管理又熟悉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导致智能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优势。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包括设备采购、系统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较大,部分建筑企业因资金限制,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持谨慎态度。
(二)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在技术方面,加强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推动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与标准化建设,提高系统的兼容性与集成度;加大对智能化设备的研发投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优化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人才培养上,高校与职业院校应优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与智能化技术的交叉学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强内部培训,鼓励员工学习智能化技术知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在成本控制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建筑企业给予资金补贴与税收优惠;企业自身应合理规划智能化技术应用方案,逐步推进智能化建设,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同时通过提高管理效率与降低运维成本,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到优化资源配置,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尽管目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技术、人才、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逐步克服这些困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化与拓展,未来将朝着更智能、更高效、更广泛的方向发展,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袁晓光, 殷晓林, 周嗣延, 张国生, 朱龙华, 周会文.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 四川建筑, 2025, 45 (03): 290-292.
[2]张常虹, 刘慧玲, 贾奕霏.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5, (11): 69-71.
[3]孙宇, 屈磊, 耿何翔. 智能化工程管理新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 产业创新研究, 2025, (10):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