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作者

吉克五甲莫

四川省越西县第二中学校 616650

引言

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子语言运用技能的关键职责,亦承载着塑造人格的教育使命。语文教学在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在现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中,青少年面临众多信息的冲击和价值的抉择,因而借助语文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尤为迫切。初中时期对学生性格塑造极为关键,语文教学凭借其特有的学科特性,无形中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1 初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1.1 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系人类文化之核心,它关照着人的尊严、价值与命运,追求理想人格与美好情感。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通过剖析经典文学作品、吟咏古典诗词及阐释现代文章,学生得以接触多元的人文观念,于无形中培育对人文关怀的深刻洞察。譬如,通过研读《背影》等佳作,学生能体会到亲情的温馨与崇高,学会感恩与珍惜;而《岳阳楼记》等古诗,则启迪学生反思个体与自然、社会的关联,塑造宽广的人生观。此类教学内容不仅丰盈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在心中植下了人文精神的种子,为其成长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基础。

1.2 道德品质的塑造

初中时期对学生品德塑造至关重要,语文教育在这一成长阶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普遍蕴含着宝贵的道德教育素材,涵盖诚实、勤勉、敬重他人等美德。教师通过辅导和阐释,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这些美德的深层含义及其价值,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诚实的孩子》一文为例,主人公因诚实获得他人尊重和信赖,此类故事可激发学生培养诚实的品格,学会在犯错时勇于认错和改正。同时,语文教育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互动方式,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感受道德情感,提升道德理解,进而更有效地培养其品德素养。

1.3 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与策略,可以有效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习不仅是对文字的积累与理解,更是一项思维锻炼与扩充的过程。例如,在教授《藤野先生》等课文时,教师可通过设问激发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核心内容、作者的写作动机和角色性格等方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与逻辑思维。此外,通过组织辩论、演讲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述及思维条理能力,使其在思考与表述中不断进步。

2 初中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2.1 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需紧跟时代潮流,融入更多体现时代气息与现实价值的元素。在坚守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适当引入展现现代社会特征、科技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材料,确保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跟上时代的节奏,开阔视野。同时,课程内容应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将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例如结合历史情境解读文学作品,或者利用文学作品来阐述科学原理等,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考能力。比如,在讲授《春》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法则和生态平衡,结合生物学知识,探讨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我们应当如何保护环境。这种跨学科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与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2.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应勇于尝试多样化教学风格,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与兴趣。他们可以运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当代教育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协作交流与问题解决。比如,在讲解《红楼梦》等名著时,教师可策划一系列与作品相关的研究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法,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人物特性和文化背景。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2.3 强化实践教学

深化实践环节是增强初中语文教学育人作用的关键路径。通过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如文学俱乐部、朗诵竞技、写作工坊等,学生得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场景,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学校可定期举行诗歌朗诵活动,引导学生挑选心仪的诗词进行朗诵,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还能让他们在朗诵过程中体会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进而激发对文学的喜爱。此外,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设计实地考察或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如在教授《苏州园林》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园林,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领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关注个体差异

每位学生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拥有各自独特的兴趣点、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在初中语文学术中,教师需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具体来说,教师应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业背景、兴趣倾向和学习方法,设计专属的教学计划,提供贴合他们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比如,针对热衷于阅读的学生,教师可推荐各类优质文学作品,引导他们深入阅读与思考;对于偏好写作的学生,教师应提供更多写作机会和指导,助力他们提升写作技巧。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进步。运用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推动他们全面成长。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和关注个体差异等途径,可以有效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23(2):123-124.

[2]李红梅.浅析初中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