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策略研究
张磊 王蕾
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 陕西省宝鸡市 721013
1 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规范的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确保机械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符合安全要求,减少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引发的安全事故,从而最大程度保障操作人员及周边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在一些大型工厂中,若电气设备接地不规范,可能导致操作人员触电,而安全标准化管理明确了接地电阻等相关标准,降低了此类风险。与此同时,在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会建立完善的安全标准,对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进行严格规范,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潜在的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如在水电站中,电气设备的运维策略遵循安全标准化要求,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确保电力正常输出。除此以外,安全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促使企业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在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常见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将更多精力置于生产效益,忽视了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导致员工在操作设备时无章可循,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例如,在一些小型制造企业,由于缺乏对安全标准的认知,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随意,电线私拉乱接,设备超期服役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设备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机械电气设备质量不过关,在设计和制造环节就存在安全隐患,如防护装置缺失、电气绝缘性能差等,这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设备的老化与磨损问题也较为突出,一些企业未能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与维护保养,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故障频发。像一些企业的电气设备,由于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加之维护不及时,容易出现漏电、短路等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安全。与此同时,部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违规操作现象屡禁不止。例如,在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设备检修,或者在操作设备时未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等;而且操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缺乏对设备故障的判断与处理能力,当设备出现异常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使小故障演变成大事故。此外,安全标准化管理中的监督与检查机制也存在缺陷。一些企业的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人员操作的违规行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未能及时进行整改,导致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3 加强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提升机械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一方面,企业需要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制订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应涵盖设备的设计、采购、安装、运行、维护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系统化管理,企业可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全面识别和控制。此外,企业还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标准化管理
理体系,确保各项安全标准和规程的有效落地。信息化管理工具的引入,如安全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等,可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对安全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另一方面,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和评估,识别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和不足[2]。在持续反馈和优化指引下,企业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技术要求。此外,企业还应与行业内的其他组织和专家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平。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建立一个动态、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保障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3.2 做好机电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
在制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还应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到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中,以此提高预防事故的管理效果。在落实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时,应以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为前提,在规范企业生产及技术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安全、文明的生产工作,切实体现机电事故的有效预防。另外,在机电设备基础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相关人员还需加大对机电设备危险点、事故高发点以及危害点的控制力度,要真正做到透彻了解事故原因,坚决落实事故责任,对预防措施不到位的现象绝不放过,严格规范员工操作,加强对机电设备的工艺、工作、操作和劳动以及施工纪律的整顿措施[3],确保事故预防管理全面性。除此之外,还应落实个人点检制工作责任,针对具体设备规定相应的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及周期内采取合适的方法检查机电设备的关键部位,对故障多发部位给予详细检测,确保将异常参数及时规避,把机电设备的各项参数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以此减少因机电设备故障造成的安全事故,确保将事故预防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3.3 强化事故预防监督管理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机电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应依照企业机电安全的管理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同时创建机电安全事故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煤矿机电事故问题的统筹管理,以此减少机电事故的安全隐患问题。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机电安全事故监督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监管责任,一旦发现有违安全管理规定的现象则应该给予严重警告同时必须严格整治查处,坚决保持严肃、严谨、严厉的工作态度。另外,在机电设备运输过程中也应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确保机电设备在运输各环节中不会遭受损坏,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
3.4 强化专业培训
为了提升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需要加大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机电设备安全使用技能,保障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有序开展,最大程度上保障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此外,要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完善薪酬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渠道,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调动员工内在工作积极性。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差异化、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技术竞赛、技术交流活动,开展严格的考核测试工作,选拔优秀人员,并优化工作条件,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并实现现场专业技术讲解,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效提升人员培训效果。
结语
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机电设备基础管理、强化事故预防监督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为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做出有效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振格.机电一体化设备安全管理和预防维护措施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11):46-48.
[2] 邓 显 通 . 关 于 化 工 设 备 安 全 管 理 的 创 新 思 路 探 讨 [J]. 中 国 设 备 工程,2024,(13):57-59.
[3] 郭明伟. 企业设备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管理方法探讨[J]. 中国设备工程,2021,(0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