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分析

作者

杜双淼

湖北经济学院 邮编:430205

一、引言

数十年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兴技术的应用日益精进,金融科技得到广泛传播与使用,对传统金融市场影响巨大。政府多次示意,要以金融科技在银行的深入融合为导向,以发展高质量金融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在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构建一个具备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旨在形成一种能够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进一步地,2022 年 10 月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了“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促进经济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商业银行是我国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承担我国绝大多数金融活动,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环境急剧波动,国内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受到极大影响。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揭示了银行业在2022 年末的强劲表现,其机构总资产达到了惊人的379.39 万亿元,同比显著增长 10% 。同时,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2 年末的不良贷款率稳定在 1.63% ,相较于 2021年,这一比率下降了 0.1 个百分点,显示出银行业在提升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商业银行的巨大资产规模以及高比例的信贷资产意味着其对信贷资产的管理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金融市场,是商业银行一切工作的重点。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能有效缓解银行与客户之间在信息掌握上的不均衡状态,进而实现风险的有效降低。进一步地,Li 等(2022)在研究中指出,非现金支付方式对银行贷款业务具有显著影响,而金融科技正是通过作用于非现金支付方式,进而改变信贷结构,最终达到降低不良贷款风险的目的。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金融科技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金融科技会影响银行的内部管理、外部竞争和居民储蓄进而影响银行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是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科技通过加速客户信息汇总审核,并提高其质量来降低信贷风险。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影响时,郭品和沈悦(2019)系统地阐释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指出互联网金融不仅重塑了银行的存款构成,更显著地推高了付息成本,从而加剧了银行在风险承担方面的压力。金融科技对银行信贷业务的深远影响并非直接产生,而是通过“金融科技—信贷结构变迁—银行风险”这一复杂且精细的传导链条逐步显现。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金融科技影响机制的理解,也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他们的分析中,金融科技被认为主要通过优化信贷比例和延长信贷期限结构两方面,对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显著影响。在学术界的广泛研究中,绝大多数的学者达成共识,金融科技在缓解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中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银行自身的风控系统以及提升整体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袁媛,2018)。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金融科技影响机制的理解,也为商业银行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金融科技的演进历程可划分为三个显著阶段,众多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当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即互联网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时代的变迁与需求的增长,互联网金融新兴业务展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例如,花呗、蚂蚁支付以及一系列小众互联借贷平台,它们凭借金融科技的强大支持,为用户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一趋势对商业银行的传统借贷业务构成了显著冲击,网贷平台和小微互联网平台的崛起更是加剧了这一影响。大多数商业银行与时俱进,积极引入金融科技合理应用于信贷部门,

但是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由于数据缺失问题、模型构建不成熟等因素,商业银行早期引入并发展金融科技可能造成客群下沉。早期商业银行受小众科技同行企业竞争影响,试图从传统业务转型,因此引入金融科技并调整增加金融服务。由于这一因素,商业银行可能会在原本基础上适当降低客户门槛,使得风险较高的客户受益其中。这一转型使得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向客户职业更多样化,个体类型更不稳定。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上是由客户的整体信用及资所属产的稳定性来决定的,因此,金融科技应用前期容易引起客户群体下沉,客户信用水平分差较大,相较于之前的优质客户群体,信用风险加大。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金融科技的运用非一日之功,商业银行必须秉持生态化视角,重新评估和优化其业务流程。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商业银行应推动业务流程的革新与重塑,持续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升客户服务的满意度与体验,实现银行智能化经营模式。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强化对客户资金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与稳健,进而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在制定金融科技发展战略时,商业银行既要看到其带来的益处,也需警惕潜在的金融风险。因此,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赋能作用,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确保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

金融科技的运用对我国经济是把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风险并存。政府部门及其他监管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令法规,法律层面与例行抽检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实时监管银行风控系统。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完善金融科技安全法制,商业银行要清晰界定保障主体责任,完善金融安全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的流程。另一方面,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还应不断总结经验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思路。

差异性发展金融科技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风险,本文研究表明,不同规模类型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具有异质性。不同商业银行定位具有一定差异,部分上市银行资产规模较大,业务范围全面,其中少部分商业银行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助力业务发展并开拓创新业务,其他商业银行自身实力较弱,所以不同商业银行应该明确自身定位,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发展金融科技,盲目发展可能会适得其反。

五、结论

在引入初期,受数据缺失、模型不精准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会引发客群下沉,相当于变相降低信用门槛,客户群体的信用风险提升;金融科技相关技术虽广泛应用于各场景,但并未改变其金融的本质。这些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方式,同时也加剧了商业银行对网络与科技的依赖,使得信贷风险在累积中逐渐影响信贷决策。鉴于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及其所受到的严格监管,加之其以严谨态度发展金融科技,并考虑到资金投入和技术风险等多重因素,前期阶段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可能会面临信贷风险上升的挑战。然而,随着银行高新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商业银行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技术革新与应用,这不仅带来了普惠金融的积极效应,使服务更高效地覆盖广大用户,更在提升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灵敏性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9,(08):58-76.

[2]袁媛.金融科技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8,(09):67-68.

[3]Li G, Elahi E, Zhao L. Fintech, bank risk-taking, and risk-warning for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era of digital technology[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 13: 93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