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低碳发展目标下水泥行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梁晓军

文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甘肃省陇南市 746408

引言

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频发,让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我国 “双碳” 目标的提出,为各行业转型指明方向。水泥行业作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基石,在支撑经济建设的同时,却因传统生产模式带来高能耗与高排放,其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 13% 左右,与低碳发展要求矛盾突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低碳转型,既关乎行业自身生存发展,也对我国 “双碳” 目标实现意义重大,成为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低碳发展目标下水泥行业现状与挑战

1.1 水泥行业碳排放现状与结构分析

水泥行业的碳排放现状不容乐观,其排放结构呈现出多源特征。生产过程中,石灰石煅烧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约占总排放量的 60% ,这是由于石灰石在高温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占比约 35% ,煤炭作为主要燃料,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加剧了行业碳排放量。此外,生产辅助环节如物料运输、设备运转等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碳排放。从区域分布来看,水泥产能集中地区碳排放更为突出,且随着城镇化推进,水泥需求增长,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

1.2 传统生产技术面临的低碳转型压力

传统水泥生产技术依赖高能耗设备与落后工艺,在低碳转型浪潮下压力重重。以回转窑煅烧技术为例,其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大量热量未被有效回收利用,造成能源浪费与碳排放增加。粉磨工艺中,球磨机等高耗能设备普遍使用,不仅能耗高,而且生产效率低。传统技术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使其难以满足低碳发展要求。同时,传统技术在污染物减排方面能力有限,氮氧化物、粉尘等排放难以达到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

1.3 政策约束与市场竞争对行业的双重挑战

水泥行业面临政策约束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政策层面,我国出台一系列严格的环保与碳减排政策,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等,对企业的碳排放强度、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严格限制,不达标企业将面临限产、停产等处罚。市场方面,随着绿色建筑理念普及,下游客户对低碳水泥产品需求增加,而传统高碳水泥产品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二、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关键方向

2.1 原料替代与低碳化生产技术

原料替代与低碳化生产技术是水泥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在原料替代方面,可使用工业固废替代部分石灰石和黏土等传统原料。例如,利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不仅能减少天然资源消耗,还能降低石灰石煅烧产生的碳排放。研究表明,每使用 1 吨工业废渣替代传统原料,可减少约 0.3 吨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低碳化生产技术也至关重要,如新型低碳水泥熟料配方技术,通过调整原料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降低熟料烧成温度,从而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2.2 生产工艺优化与节能降耗技术

生产工艺优化与节能降耗技术是降低水泥生产能耗与碳排放的关键。在工艺优化上,改进预热预分解系统,提高生料预热效率,降低回转窑热负荷,可使单位产品热耗降低 10% - 15% 。推广高效粉磨技术,采用辊压机、立式磨等高效设备替代传统球磨机,能显著降低粉磨电耗,同时提高水泥产品质量。在节能降耗技术方面,余热发电技术可回收窑尾、窑头排放的废气余热用于发电,满足企业部分用电需求,减少外购电力产生的碳排放。

2.3 能源管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能源管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对水泥行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能源管理上,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等手段,分析能源消耗环节与浪费原因,制定针对性节能措施。采用先进的能源计量与监测设备,实时掌握能源消耗数据,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厂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替代部分传统电力。发展生物质能供热技术,使用生物质燃料替代部分煤炭,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此外,探索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水泥行业能源供应的低碳化与可持续化。

三、推动水泥行业技术创新的保障路径

3.1 完善政策支持与激励体系

完善政策支持与激励体系是推动水泥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采用低碳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研发补贴、设备购置补贴,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低碳水泥产品生产企业减免增值税、所得税,提高企业生产低碳产品的积极性。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超额完成碳减排目标的企业给予碳排放配额奖励,对未达标的企业进行处罚,通过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此外,出台专项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引导社会资本向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创新领域流动,为行业创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3.2 强化产学研合作与创新生态构建

强化产学研合作与创新生态构建有助于加速水泥行业技术创新。高校与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与创新人才,企业则具备生产实践优势,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和科研机构可针对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研究,企业参与研究过程,提供实践数据与应用场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构建创新生态系统,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形成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联盟共享技术信息、设备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提高创新效率。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主体权益,激发各方创新活力,推动水泥行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是提升水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企业应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定向培养水泥行业低碳技术创新人才。开展企业内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与技术骨干授课,提升员工技术水平与创新意识。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与管理经验,通过技术转让、合资合作等方式,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参与我国水泥行业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四、结论

在低碳发展目标的驱动下,水泥行业唯有走技术创新之路,才能突破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困境。通过分析行业现状与挑战,明确原料替代、工艺优化等创新方向,并以完善政策、强化产学研合作、培育人才等为保障,可有效降低行业碳排放,提升生产效率。未来,水泥行业需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在满足经济建设需求的同时,积极践行 “双碳” 目标,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小龙,付欢,高承煜,等.我国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J].中国建材科技,2025,34(02):12-15.

[2]王丽丽.低碳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水泥,2024,(S2):53-54.

[3] 高旭东. 水泥行业“ 十四五” 绿色低碳发展中期回顾及展望[J]. 中国水泥,2024,(0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