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行知循证数智环境下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王雪娇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362300

引言

初中英语教学正在从“知识掌握”走向“素养提升”,作为语言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写能力既是理解输出的载体,也是思维表达的支撑。长期以来,课堂存在读写脱节、训练割裂等问题,学生在阅读中难以形成结构理解,在写作中也缺乏语言迁移与表达整合。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教育技术的引入,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行知教育理念强调“知行合一”,循证教学重视基于数据与实践反馈进行决策,将二者融合,并嵌入数智技术,有望构建具有结构性与生成性的教学新模式。本文旨在从理论构建出发,结合实践探索,提出一套适应智能化环境、契合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路径。

一、行知循证理念与数智环境对读写教学的价值重塑

教师发挥其教学智慧,应用“先学后教”模式,在做前问、做中学、做后思的环节中通过数智环境搜集数据,包括学生学习状态、知识掌握情况、师生互动情况等;然后依托这些教学证据,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读写的真实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精准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构建新型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模式样本。“行知合一”强调知与行的双向生成,要求学生在阅读与写作实践中建构认知、发展能力;循证教学则强调教学应建立在数据反馈和可验证证据基础上,追求教学行为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两者的融合使读写教学从经验性、碎片化走向科学化、体系化,为构建可追踪、可诊断、可优化的教学路径提供理论基础。在数智支持下,教师可利用笔曰云黑板平台精准识别学生的阅读理解弱点与写作结构偏差,形成基于数据的语言画像,实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双重精准,从而提升教学干预的效率与针对性。此外,大数据系统还能记录学生的语言表达路径,实时反馈句式使用、语法错误、结构逻辑等信息,为教师提供动态调控依据,支持教学中的即时调整与策略选择。读写训练也因此从孤立任务演变为连续过程,打破阶段界限,形成循环递进的学习机制。阅读成为写作的语言与结构输入,写作则是对理解的加工与延展,实现“输入—理解—表达”的认知链条闭环。在“行知”路径中引入“循证机制”,融合智能反馈技术,不仅提升教学的系统性,也增强了学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自我监控与调节能力,使读写教学更具逻辑性、生成性与可持续性。

二、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与结构逻辑

在新模式构建中,应坚持情境驱动、任务导向、数据支持与反馈优化的四项原则。教学结构上,通过“读理解—写生成—读中写—写中读”的螺旋推进,将语言输入与输出、思维理解与表达整合,形成语言知识、认知技能与情感态度相互融合的教学结构。基于真实语境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理解语言功能,再转化为写作内容,促进语言迁移与深层表达。

教学流程中,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教师快速识别学生在结构理解、语言组织、逻辑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定向讲评与分层指导。学生作品通过系统自动分析生成反馈图谱,教师据此安排重构任务,形成“阅读—表达—诊断—提升”的连续训练系统,帮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内化语言规则与表达策略。以此为支撑的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读一节、写一节”的分离形式,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多维整合,推动课堂由“教知识”向“育能力”转变,实现读写融合下的实质性学习改进。

三、读写融合教学实践路径及典型教学案例剖析

在教学实践中,应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可操作环节。以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 7Topic 3 Section D 为例,教师设置“如何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任务。学生先阅读一篇描述健康饮食的短文,并通过平台完成阅读任务,包括关键信息提取、事件逻辑分析等。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在文本理解中的行为数据,形成可视化学习轨迹。

随后,学生根据所读内容撰写“如何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短文,平台通过语义分析给出词汇使用、句式完整性与逻辑衔接等方面的反馈。教师基于反馈进行讲评,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最终生成优化稿。这一过程中,阅读成为写作的内容资源与表达模板,写作则促进阅读策略的深度内化,实现了“以读促写、以写固读”的双向融合。这一任务不仅训练了语言能力,也促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完成语言的结构重构和意义生成。

四、教学评价与模式优化的系统反馈机制构建

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离不开系统评价机制的支撑。在数智平台的辅助下,教师可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全过程动态分析,基于平台记录的学习数据,系统追踪词汇使用广度、句式复杂度、表达准确率、逻辑衔接水平等多个维度指标,为个性化反馈与针对性指导提供坚实基础。平台还可生成阶段性学习曲线与横向对比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通过构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协同体系,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反思性与自主性。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多样表达方式,在自评中提升对写作过程的元认知水平,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文化。教学团队也可通过数据建模与案例复盘,对教学任务成效进行整体分析,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在这一反馈系统中,教师的角色由“结果判断者”转变为“过程引导者”,通过数据驱动与学生共建成长轨迹,推动教学从静态传授向动态生成转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效之间的闭环联动。

五、结论

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在“行知循证”与数智技术融合背景下展现出新的发展可能。本文从理论逻辑出发,构建了读写融合教学模式的结构体系,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实践可行性。研究表明,将任务驱动与数据支持深度结合,可有效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与写作质量,也增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与可优化性。未来可进一步拓展该模式在不同文本类型、不同能力层次学生中的应用,深化教学平台与课程体系的融合,推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走向精准、智能与多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新时期借助智能手段和智慧教学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教育改革目标。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课题 :《行知循证数智环境中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立项编号: NG145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