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

王玉威

德阳安装技师学院 618000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中职数学应用价值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内涵

情境教学法起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其核心在于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境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将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融入具体场景,从而降低认知难度,提升学习效果。

(二)中职数学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较低。情境教学法通过以下途径有效解决教学痛点:

1. 降低认知门槛: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情境,例如利用“商场促销”情境理解不等式,借助“登山路径”情境理解直线斜率。

2.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化、任务驱动等情境设计,增强课堂互动性,如在“经营模拟”情境中计算利润。

3. 培养应用能力:创设与职业相关的情境,例如通过“数控加工误差”情境训练函数应用,提升学生的专业适配性。

二、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连接数学与现实

生活化情境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问题解决。例如:

1. 购物折扣情境:计“国庆商场促销”问题,比较 A 商场(连续两次折扣)与 B 商场(平均折扣)的优惠力度,引导学生建立不等式模型。

2. 概率游戏情境:模拟“砸蛋中奖”活动,通过统计中奖频率理解概率概念,并结合辩论形式探讨“运气与概率的关系”。

3. 资源分配情境:以“班级活动经费预算”为背景,训练百分数计算和优化分配方案,培养财务管理意识。

(二)问题驱动情境:激发深度思考

问题情境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

1. 等比数列问题:引用“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的典故,让学生通过折纸实验观察数列变化,归纳等比数列特征。

2. 梵塔传说情境:以印度梵塔问题为背景,计算 64 片金片移动次数,通过递推关系理解等比数列求和,并结合历史故事增强文化认同。

3. 函数应用情境:设计“舞台灯光控制”问题,用函数模型描述灯光强度与距离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准确性。

(三)职业化情境:对接专业需求

职业化情境将数学知识与专业场景结合,提升教学针对性。例如:

1. 机械专业情境:以“数控机床加工误差”为背景,用函数描述误差与转速的关系,通过数据采集训练回归分析技能。

2. 电商专业情境:模拟“双十一促销”活动,计算满减优惠与折扣券的组合方案,训练最优决策能力。

3. 建筑专业情境:用几何知识设计“校园景观布局”,通过测量和绘图实践空间想象能力。

(四)多媒体辅助情境:突破时空限制

多媒体通过动画、仿真等技术,将抽象概念可视化。例如:

1. 椭圆形成动画:用动态演示绳长固定时铅笔轨迹的变化,直观展示椭圆定义。

2. 三维坐标系仿真:通过软件模拟空间点坐标变化,帮助学生理

解立体几何。

3 函数图像互动:设计“参数调整”工具,让学生动态观察函数图像随系数变化的规律。

三、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案例与分析

(一)案例一:“商场经营模拟”情境教学

在“利润计算”教学中,教师将教室布置成“模拟商场”,学生分组扮演“店主”,通过商品定价、成本控制和销售策略的制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以下设计:

1. 任务驱动:每组学生获得初始资金和商品清单,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采购、定价和销售任务。

2. 数据决策:利用市场调查数据(如竞品价格、消费者偏好)调整定价策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3. 反思总结:课后分析决策失误的原因,如成本估算偏差、需求预测错误,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效果评估: 90% 的学生表示“更理解利润公式的实际意义”, 75% 的小组能准确运用不等式优化定价。

(二)案例二:“函数图像探险”情境教学

在“一次函数”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学城堡探险”游戏:

1. 情境导入:教室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与函数相关的任务(如“解方程开门”、“画图像过桥”)。

2.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完成函数性质实验(如改变斜率观察图像倾斜度),并通过实验报告总结规律。

3. 迁移应用:最终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设计“最优逃生路线”,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效果评估: 85% 的学生能正确描述函数性质, 60% 的小组能将函数应用于实际场景建模。

四、情境教学法实施的挑战与对策

(一)主要挑战

1. 情境设计难度:需兼顾趣味性、专业性和数学严谨性,避免“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

2. 学生参与度差异: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或性格内向,导致参与情境活动的积极性不足。

3. 教学资源限制:职业化情境教学需要专业设备支持,而部分学校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二)优化对策

1. 分层情境设计: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梯度任务,例如基础组完成“简单利润计算”,进阶组则分析“多变量优化”问题。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仿真平台(如GeoGebra)和线下实验,拓展情境教学资源。

3. 教师能力提升:通过校本培训、校际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在情境创设和课堂组织方面的能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真实或模拟的学习环境,有效解决了中职数学教学“抽象难懂”和“脱离实际”的问题。实践表明,生活化、问题化、职业化和多媒体化的情境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梦宇 .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1):54-57.

[2] 余祖兰 .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18):90-91.

[3] 潘颖.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界(综合教育),2014,(03):62-63.DOI:10.3969/j.issn.1674-9510.2014.0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