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

作者

吴祥德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全小学 湖南省怀化市 4185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个体道德与法制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与法制意识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法治建设意义深远。然而,受多元文化冲击、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影响,部分小学生存在道德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亟需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加以引导和培养。

一、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制意识是小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石。具备良好道德观念的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法制意识则为其行为划定边界,帮助学生避免因无知而犯错,有效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道德与法制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社会秩序。当每个小学生都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社会矛盾和冲突将显著减少,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推动国家法治建设

加强小学生法制意识培养,是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从小在学生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意识薄弱

部分小学生存在自私自利行为,缺乏集体责任感。例如,在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中,个别学生将物品标价过高,只为赚取更多钱财,忽略了义卖活动帮助他人的初衷;还有学生经常忘记交作业,值日时敷衍了事,对自身学习任务和班级事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二)法制观念淡薄

由于年龄和认知限制,小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有限,法制观念淡薄。如有的学生在校园内随意破坏公共财物,认为这只是“小打小闹”;个别学生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不实信息,甚至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却并未意识到这些行为已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三、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的策略

(一)学校教育是主阵地

1. 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将道德与法制课程作为重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方式。在道德教育中,通过主题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化学生理解。如在学习“诚实守信”时,组织“诚信超市”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诚信交易的重要性。法制教育则采用漫画、动画、案例分析等形式,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内容。例如,通过播放校园欺凌动画短片,引导学生讨论应对策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知识水平对学生影响深远。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道德与法制教育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鼓励教师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展现良好道德品质,及时运用法律知识引导学生行为。

3.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宣传道德与法制知识,开设“道德与法制小故事”栏目,展示学生优秀道德实践作品和法制手抄报。举办道德与法制主题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家庭教育是重要基石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长应摒弃重成绩轻德育的观念,将道德与法制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感,以身作则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如在交通出行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2.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道德与法制方面的问题并给予引导。例如,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引导其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分析问题,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还可通过共同观看道德与法制类节目,加深孩子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 开展家庭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

家庭可开展“道德与法制知识问答”等活动,结合生活事例进行教育。如当孩子看到有人破坏小区公共设施时,引导其思考行为危害性及违反的法律法规,强化责任意识。

(三)社会教育是重要补充

1. 净化社会环境

政府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规范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平台,打击暴力、色情、低俗等不良内容,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加强公共场所管理,为小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2. 发挥社区教育作用

社区可组织法律知识讲座、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志愿服务活动等,如邀请法律专家为小学生讲解法律知识,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3.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文化场馆应免费向小学生开放并举办主题活动,学校可与司法部门合作,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庭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的直观认识。

(四)实践活动是有效途径

1.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组织小学生参与环保、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培养其道德意识。如组织学生到公园清理垃圾、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责任与关爱。

2. 举办模拟法庭活动

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审判过程。如模拟校园盗窃案件审判,使学生深入了解法律规定,认识违法后果,强化法制意识。

3. 组织道德与法制主题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走访社区,了解法制发展历程和社区道德与法制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学生的社会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论

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作,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营造良好环境、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养,为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铎.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0).

[2] 王登旺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新课程研究,2020(12).

[3] 黄彩英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2019(13).

[4] 白月涛 . 浅谈小学生法治道德意识的培养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1(12).

[5] 侯玉慧.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及法治意识[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21(12).